返回

高中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服饰不仅能遮体御寒,也是表明整个社会进步的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法律一般都对各阶级和各阶层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下层人民越级穿上层等级的服饰,甚至连马的装饰也有贵贱之分。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的装饰和象征作用远远超过其御寒遮体的功能作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审美观对服饰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上流社会的华贵服饰深受宫廷的影响:扑粉的假发,用料考究,做工精美和缀有华而不实的装饰的服装代表了一个人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服装的装饰作用越来越同其功效能作用相结合,过分的装饰显然不利于他们的工作,所以从19世纪开始,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穿浅色的衬衣,系深色领带或领结。
    材料四:右面是欧洲一普通平民: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服饰上的什么样的变化?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3)观察材料四的图片是属于什么时期的?理由是什么?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服饰不仅能遮体御寒,也是表明整个社会进步的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法律一般都对各阶级和各阶层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下层人民越级穿...” 主要考查您对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
(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
(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发现相似题
与“服饰不仅能遮体御寒,也是表明整个社会进步的与发展的重要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