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的布局和建筑特色:
1、建筑群的引导部分:
神道、神道诸碑、神邀神兽石刻和翁仲
2、陵宫的主体建筑部分:
①紫金城大门
②第一进院落:具服殿、御厨
③第二进院落:享殿和东西配嫩
④第气进院落:方城、明楼、幽宫、宝城、宝顶
3、明孝陵的建筑特色:
①雄美壮观,充分体现皇权威严
②榷齐对称,造型严谨
③人工建筑美和自然形态美和谐统一,浑然一体
昆曲的兴衰:
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的兴盛时期。昆曲一登上戏剧舞台,就成为封建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的掌中玩物。昆曲强调了音乐性,旋律是美了,可是听不出语气,再加上唱词艰深,运用典故太多,一般群众听不懂。所以,片面追求旋律和音乐的表现力,却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就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昆曲脱离人民群众是它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昆曲的兴盛:
1、简述:
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了。从明朝天启初到清康熙末,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期,昆曲是当时的“国剧”。
2、兴盛的表现:
①从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末年,昆曲兴盛一时
②剧作层出不穷,《玉答记》《红梅记》《十五贯》等
③角色分工细腻,服装道具十分讲究,表演艺术精益求精
④演出形式由全本传奇,变为演出折子戏,折子戏生动活泼,深受群众欢迎
3、昆曲的特点:
载歌载舞,无声不歌,无乐不舞;声腔婉转,极其细腻,格律、发腔极其考究;故事至情至性,昆曲成为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表演艺术。
昆曲的衰落:
1、衰落原因:
根本原因:昆曲的致命弱点: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人民性、文学性和戏剧性。
直接原因:花、雅之争
政治干预不能最终改变艺术市场竞争的规律。任何艺术形式和内容脱离了人民大众,必然会被人民大众所抛弃。
2、表现:
①昆曲的弱点日益暴露
②清乾隆、嘉庆年间,出现“花雅”争胜的局面
③昆曲日趋衰落
3、启示:
不断地适应社会民众的需要,才有生命力不断改革创新艺术形式和内容,是永葆艺术青春的唯一途径。
昆曲的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保护昆曲艺术做过重要指示。许多昆曲艺术家和剧作家为保护昆曲艺术做出实际贡献。这样才使昆曲得以延传,才有今天成为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殊荣。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1、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①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②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2、任重道远的拯救和保护任务:
(l)昆曲面临的困难
①人才匮乏
②资金短缺
③剧场不足
④旋律优美,唱词艰深,不易听懂,需要改革创新
(2)抓住新机遇一定能薪火相传,再创辉煌,我们的使命:
昆曲是珍贵的、美丽的,同时也是寂寞的、清贫的。被称为世界艺术瑰宝、民族文化精华的昆曲有着太多尴尬的生存境况。我们深信昆曲不会在世界艺术史上只留下一袭美丽而寂寞的背影。
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线。……“全球化”、“一体化”下的世界,对这种文化的保护,实际就是对一个民族精神之根的呼唤、认同与呵护,也是一个民族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加强对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转化为自觉、积极保护昆曲的实际行动。
最新整理的昆曲名作:经典名作:汤显祖《牡丹亭》、朱素臣《十五贯》、 洪异《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
中国戏曲是个大“家族”,目前全国共有三百多个剧种,很多剧种都有脸谱。如京剧、昆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川剧、汉剧、徽剧、粤剧等。戏曲脸谱的艺术特征主要有装饰性、程式性、象征性等。都源于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