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数学

首页
  • 解答题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总结,不断地归纳,思考和运用,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这个问题大家一定似曾相识:


    (1)比较大小:
    ①2+1______2;②3+______;③8+8______
    (2)通过上面三个计算,我们可以初步对任意的非负实数a,b做出猜想:a+b______
    (3)然回首,我们发现在《梯形的中位线》一节遇到的一个问题,此时运用这个结论巧妙解决;如图有一个等腰梯形工件(厚度不计),其面积为1800cm2,现在要用细包装带如图那样包扎(四点为四边中点),则至少需要包装带的长度为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江苏期中题数学解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佩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总结,不断地归纳,思考和运用,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这个问题大家一定似曾相识:(1)比较大小:①2+1______2;②...” 主要考查您对

实数的比较大小

不等式的比较大小

梯形,梯形的中位线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实数的比较大小
  • 不等式的比较大小
  • 梯形,梯形的中位线
实数的比较大小法则:
正实数都大于0,负实数都小于0;
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在数轴上,右边的数要比左边的大。

实数比较大小的具体方法:
(1)求差法:
设a,b为任意两个实数,先求出a与b的差,再根据
“当a-b<0时,a<b;当a-b=0时,a=b;当a-b>0时,a>b”来比较a与b的大小。
(2)求商法:
设a,b(b≠0)为任意两个正实数,先求出a与b的商,再根据
“当<1时,a<b;当=1时,a=b;当>1时,a>b”来比较a与b的大小;
当a,b(b≠0)为任意两个负实数时,再根据
“当<1时,a>b;当=1时,a=b;当>1时,a<b” 来比较a与b的大小。
(3)倒数法:
设a,b(a≠0,b≠0)为任意两个正实数,先分别求出a与b的倒数,再根据
“当<时,a>b;当>时,a<b。”来比较a与b的大小。
(4)平方法:
比较含有无理数的式子的大小时,先将要比较的两个数分别平方,再根据
“在a>0,b>0时,可由a2>b2 得到a>b”比较大小。
也就是说,两个正数比较大小时,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比另一个数的平方大,则这个数大于另一个数。
还有估算法、近似值法等。
两个实数的大小比较,形式有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实际操作时,有选择性地灵活运用上述方法,一定能方便快捷地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5)数轴比较法: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利用这条性质,将实数的大小关系转化为点的位置关系。
设数轴的正方向指向右方,则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要大。
如图,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因为点A在点B的右边,所以数a大于数b,即a>b.
主要是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均值不等式进行比较大小。

方法:
①求差比较法的基本步骤是:“作差——变形——断号”。
其中,作差是依据,变形是手段,判断符号才是目的。

变形的目的全在于判断差的符号,而不必考虑差值是多少:
变形的方法一般有配方法、通分的方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等,为此,有时把差变形为一个常数,或者变形为一个常数与一个或几个数的平方和的形式。或者变形为一个分式,或者变形为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等。总之,能够判断出差的符号是正或负即可。

②作商比较法的基本步骤是:“作商——变形——判断商式与1的大小关系”,需要注意的是,作商比较法一般用于不等号两侧的式子同号的不等式的证明。


梯形的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梯形中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梯形的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梯形的中位线:
连结梯形两腰的中点的线段。 

梯形性质:
①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
②梯形的中位线(两腰中点相连的线叫做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③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

梯形判定:
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高=(上底+下底)×高=梯形面积
梯形中位线到上下底的距离相等
中位线长度=(上底+下底)

梯形的周长与面积
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a+b+c+d。
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b+2c。
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S=(a+b)×h。
变形1:h=2s÷(a+b);
变形2:a=2s÷h-b;
变形3:b=2s÷h-a。
另一计算梯形的面积公式: 中位线×高,用字母表示:L·h。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


梯形的分类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
(1)等腰梯形的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3)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梯形的判定:
(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