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英国多次参加反法同盟的主要原因是(    )

    A.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
    B.维护欧洲封建制度
    C.阻止法国革命的蔓延
    D.帮助波旁王朝复辟
    本题信息:2009年0123月考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马春荣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英国多次参加反法同盟的主要原因是( )A.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B.维护欧洲封建制度C.阻止法国革命的蔓延D.帮助波旁王朝复辟” 主要考查您对

波旁王朝的复辟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波旁王朝的复辟
  •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拿破仑巩固政权的措施:

1、对内:巩固政权,发展资本主义 
① 政治上:确定了以稳定政局为首要任务的政策 
②经济上:改革财政,创办法兰西银行,采取发放津贴和补贴的方法,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③法律上:重视法制建设,注重依法治国《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④文化教育上:建立公立学校和法兰西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评价:上述政策的实施,使法国摆脱了督政府时期出现的困难,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2、对外:与反法联盟进行战争 
对外拿破仑经历了与反法同盟的多次战争。给欧洲的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也防止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复辟。到1810年左右,欧洲大陆上已没有堪称法国敌手的国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盛极一时。到1812年时,拿破仑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第一帝国达到全盛。

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原因:

1、连年战争严重影响到国内经济发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民族解放战争日益汇成一股摧毁拿破仑帝国的强大洪流。 
3、在统治后期,开始向旧制度妥协,向封建王朝看齐。 
4、莱比锡战役法军战败。

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失败过程: 

1、1814年,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流放到厄尔巴岛。
2、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法军失败,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

波旁王朝复辟: 

1814年3月底反法联军进入巴黎,4月4日拿破仑不得不宣布退位。20日,他被押到地中海中的厄尔巴岛,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1、复辟的原因:
①对外战争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②侵略扩张使民族解放战争兴起;
③向旧制度妥协使帝国危机加深。 
2、复辟的经过: 
1814年拿破仑战败退位,第一帝国灭亡,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失败,波旁王朝再次复辟。 
3、复辟的波旁王朝的措施: 
波旁王朝复辟后,因为波旁王朝的反攻倒算使得法国人民难以容忍,10个月后拿破仑奇迹般地逃离小岛,回到巴黎重建帝国。但欧洲封建势力不给拿破仑以喘息之机,他们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决战中,再次击败拿破仑。拿破仑的这次执政仅97天,因而有“百日王朝”之说。接着,拿破仑被押往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死于该岛。波旁王朝在法国再次复辟。
  4、结果 : 
七月革命爆发,波旁王朝被推翻,建立了以奥尔良公爵为国王的“七月王朝”。


巴黎和会的召开:

(1)时间: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
(2)地点:法国巴黎凡赛宫; 
(3)出席国家:27个(不包括战败国和社会主义的战胜国);英美法三巨头实际操纵会议,并决定了会议的一切重大问题,而其他弱小国家则作为陪衬。

大国的各自目的:

(1)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2)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海军力量,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战争赔款,维护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及海上优势。在欧洲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在东亚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 
(3)法国为重建欧洲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坚决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 
(4)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 
(5)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在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1)日本:希望把在战争期间从德国手中夺来的山东据为己有。            
(2)英法: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   
(3)美国:美国虽然反对日本的要求,但由于私利的考虑没有坚定地支持中国的合理要求。最终导致日本实现了自己的意图。
(4)中国:坚决要求收回山东,并在会上对日本进行了一定的抗争。帝国主义的行径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而和会的决议也突破了北洋政府的最后底线。在这种情况下,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和人民反对和约的压力下,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战败国和社会主义的战胜国──苏俄被排斥在外:

苏俄被看作是另类国家,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大政治敌人,是帝国主义封锁和准备加以颠覆的对象,所以,不会允许它参加这个会议。
德、奥等战败国,是被宰割的对象,对它们的宰割过程,由于战胜国大国之间的争夺而变得十分复杂,而让战败国参加会议,会使战败国利用战胜国之间的这些矛盾从中添乱,所以,要将战败国排斥在外。

大国的各自目的:

1、各大国各怀鬼胎的共同背景:
在战败国已经被彻底击败的条件下,它们心中考虑的除了制裁德国的直接目的外,更主要的是怎样使自己获利更多,以及建立一个更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关系格局。
2、美国最为跃跃欲试,想法颇多。
战争成就了美国经济,也刺激了美国的政治野心。美国企图依仗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谋求扩大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逐步建立世界霸权。
3、英国由于利益分布广泛,意图比较复杂。
首先要尽一切努力,掠夺德国殖民地;其次,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再次,在东亚地区利用美日矛盾,维护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
4、法国的打算比较集中和单一。
围绕严厉制裁和防范德国展开。一是最大限度地制裁德国,甚至要求肢解德国,二是要谋求建立防范德国的安全体系。通过实现这一目标,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
5、日本的图谋比较现实和具体,它对欧洲的争夺没有胃口,而只想把从德国手中夺取的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那些岛屿变成自己的既得利益,巩固在中国扩张的地位。

对德问题上的争斗:

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如何处理德国的问题以及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争斗的。
法国出于长远的安全考虑,极力主张最大限度制裁德国,甚至建议将德国莱茵河西岸的领土分割出来,建立一个受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以实现肢解德国的目的。
英国出于传统的“均势外交”政策,不想把欧洲政治平衡打破,不愿因过分削弱德国而导致法国称霸欧洲的局面出现,因此极力反对法国的主张,特别是建立“莱茵共和国”的主张。
美国的想法比较复杂,且有所矛盾。美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特别是建立一个法国控制的“莱茵共和国”的建议。但又不能不考虑到法国未来的安全,只能与英国一起承诺一旦遭到德国的进攻,将联合援助法国。


发现相似题
与“英国多次参加反法同盟的主要原因是( )A.与法国争夺欧洲霸...”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