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探究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据此请你完成以下探究。
    【民族的脊梁】
    1.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应得引言、诗文正确搭配。

    A

    B

    C

    D

    E

    (1)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

    (2)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     ]

    (3)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

    (4)有力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

    (5)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
    [     ]

    【民众的力量】
    2.面对中国近代化历史上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农民阶级做了哪些反帝爱国斗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中国落后的困境,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掀起了学习西方浪潮,这场运动的旗帜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中华民族不屈抗争斗争的学习,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期中题历史探究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据此请你完成以下探究。【民...” 主要考查您对

林则徐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运动

左宗棠收复新疆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戊戌六君子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新文化运动

鲁迅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林则徐虎门销烟
  • 太平天国运动
  • 左宗棠收复新疆
  •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戊戌六君子
  •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三民主义)
  • 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 新文化运动
  • 鲁迅

虎门销烟: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加强整顿海防,惩治鸦片走私,共收缴鸦片两万余箱。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禁烟运动:
1、背景:
(1)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影响了财政收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加深了政治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危及清朝的统治和中华民族的生存。
(2)“弛禁派”和“严禁派”的激烈讨论。
(3)禁烟运动呼声高涨。
2、目的:
为了维护清朝统治,道光帝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3、过程:
林则徐在广东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1839年6月,将收缴的英美走私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
4、影响:
(1)反映了中国人民强烈要求禁烟、反对外国侵略的愿望,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英国借口禁烟运动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保护鸦片走私,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5、评价林则徐:
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门销烟(雕塑):



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
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具有必然性,并不是偶然的,它迟早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林则徐的禁烟仅仅只是侵略者掩人耳目的借口,这场战争的实质是英国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的既定政策,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他们也会寻找其他理由来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自称太平军,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包红巾,表示与清朝势不两立。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纲领,颁布于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包括土地制度、生活物资分配制度、农村的社会组织制动 、各级职官的保举与罢黜制度、教育和司法等五个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发展了中国古代战争的平均思想,这是革命性的一面。但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是其落后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是1851年9月太平天国在永安进行的一系列军政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各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期中央官制初具规模。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严禁私藏金银财物;令人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太平天国政权初具规模模,为太平天国的运动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资政新篇》:
1859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它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上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上,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输入。《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系统的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它虽然得到天王的赞赏,但因缺少施行的多种其他条件而未实行。







天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相同点:《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都具有反封建的一面,两者都明确反对封建主义,都是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革命纲领。
内容不同:前者主张取消一切私有财产,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后者主张承认和保护私有财产,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目的不同:前者目标是建立绝对平等的理想社会,属于封建主义范畴,后者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群众基础不同:前者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接总结,反映农民的利益和要求,拥有广泛的农民基础;后者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没有引起农民阶级的强烈反映。
作用不同:前者推动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发展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后者因为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没有取得农民的积极支持。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天平天国”。同年,洪秀全自称“天王”并且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后来萧朝贵和冯云山先后战死。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臷的政权。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从主观上看:
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3.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4.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形式坐标示意图:


天京变乱:
天京事变发生于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在首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二万人丧生。天京事使得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实力受到影响。
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时,命其他四王归东王杨秀清节制。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而东王杨秀清由于军功卓著和随着权力与威望的增加,他越发恃功骄傲,作威作福,“不知自忌”。尤其是当他假托天父下凡时,更是“威风张扬”,甚至连天王洪秀全也险遭罚跪杖责。他假托天父下凡,公然逼迫洪秀全把他由“九千岁”加封为“万岁”,使洪秀全大为不满,洪秀全决定趁早除掉后患,于是派人密商于正在江西督师的韦昌辉和在湖北督师的石达开,让他们即刻回天京勤王。韦昌辉,性格阴柔,野心很大,他对杨秀清表面上极尽谄媚逢迎之能事,暗地里却盘算如何伺机除掉他,夺取权位。他得到洪秀全旨意后,认为时机已到,立即兼程从江西前线赶回天京。9月2日凌晨,韦昌辉率3000人突袭东王府,将杨秀清及其家属侍从全部杀死。随后,又扩大事态,在两个多月里,以所谓清除“东党”名义先后杀害杨秀清部属和男女老幼两万余人。石达开责韦昌辉不应滥施杀戮,自损元气。韦昌辉恼羞成怒,又要谋害石达开。石达开闻讯,连夜率亲信逃走,但他留在天京城内的家属却被韦昌辉尽数杀害。石达开忍无可忍,到达安庆后,立即起兵讨韦。
韦昌辉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引起天京城内太平军将士的一致愤怒。11月初,在石达开大兵压境和朝内群起反韦的压力下,洪秀全下令诛杀了韦昌辉,并永远定其为“北孽”。洪秀全急诏石达开回京辅政,长达数月的残酷内讧方告平息。
先说石达开回天京后,受到合朝将士的一心拥戴,但却为天王所猜忌疏远。石达开受到猜忌排挤,于1857年6月负气离开天京,还拉走了十万精锐部队,开始在各地流动作战。途中虽多有战捷,但由于脱离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军队损失惨重,1863年5月终被清军围歼在四川境内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天京变乱使大量优秀太平军将士相继死去,造成了“朝中无将,国内无人”的危险局面。




“海防”和“塞防”:
随着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的形式的紧张,清政府内部发生了“海防”和“塞防”的激烈争论。直隶总督李鸿章强调“海防的重要性,同时认为“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主张放弃新疆。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海防塞防并重”,力主归复新疆。清政府权衡利弊,在加强海防的同时,也接受了左宗棠的主张,于1875年4月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在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打败阿古柏。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地区。
随后,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左宗棠收复新疆胜利的原因:
1、阿古柏残酷地压迫和剥削新疆各族人民,激起了新疆各族人民的仇恨;收复新疆,是反抗外敌入侵、维护通过统一的正义战争。
2、清军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
3、左宗棠采取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4、左宗棠反侵略的态度坚决,清朝爱国官兵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精神。

左宗棠收复新疆路线图:
 

左宗棠的评价:
左宗棠是晚晴政治舞台上的汉族封建地主官僚,面对国内人民的反抗的外国资本的侵略与扩张,他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和挽救民族存亡,表现了那时代地主阶级的政治家的复杂多面性。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他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充当了清政府镇压人民起义的刽子手;在洋务运动中,他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积极创办福州船政局,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新疆危机是,更是表现出了他政治上远见卓识,不顾年事已高,率兵远征,成功粉碎了列强分割我国领土的企图,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精神,受到人民的赞扬。


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后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自发的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源自于山东、直隶等地的义和拳等民间的秘密结社。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首举义旗,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成分是农民、游民、散兵游勇。鲁西北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遭到了袁世凯的镇压。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和政策曾由坚决镇压转变为默许以至支持利用。义和团运动最终在中外联合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廊坊大捷:
廊坊大捷是发生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年6月11日至18日河北廊坊附近的清军及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一场局部胜利。英国海军提督西摩尔率领的2000多名从天津向北京进攻的八国联军,由于在廊坊遭义和团阻击,从廊坊败回。中途又遭义和团和清军董福祥部袭击,联军1000多人被包围,激战两个多小时,联军死7人,伤57人。到26日,才在援军配合下,狼狈逃回天津,共伤亡300多人。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一次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特点:
1.自发性:从1898年秋山东人民反洋教斗争开始,到1900年6月负担起抗击八国联军的任务而进入高潮,义和团始终没有制度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
2.分散性:义和团运动始终是各地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1、不同点:
(1)背景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
(2)性质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同时也反侵略;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帝斗争。
(3)组织发展情况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领导组织,有斗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义和团运动无统一组织领导和纲领。
(4)主张不同:太平天国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后期曾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义和团运动一味盲目排外。
(5)斗争时间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政权,持续了14年,斗争时间长;义和团运动未建政权,斗争时间短。
2、相同点:
(1)领导阶级、运动主体、斗争方式相同: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
(2)起义的组织形式相同: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3)结果相同: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扶清灭洋”这个口号,是具有爱国性质的,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矛盾,打击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因而得到了一部分清朝官员的支持,势力迅速发展遍及京津地区。但是,这个口号有很大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让人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义和团的组织形式:
义和团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他们一般是以八卦名目来自立团号。义和团的信仰也很不一致,各团坛无固定的信仰,只有“神灵附体”“刀枪不入”的迷信思想基本一致。他们信仰的神灵五花八门,大都是《封神榜》、《三国演义》、《西游记》、《三侠五义》等小说或戏曲的中的人物,在“上法附体”时,想起谁就说谁“附体”,如孙悟空、猪八戒、赵云、关羽、黄天霸、窦尔敦等人物都成了附体的神灵。
戊戌政变:
1898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被囚禁于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重新掌权。

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臣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英勇就义时的谭嗣同:
 



谭嗣同:
谭嗣同参政时,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斗争已是剑拔弩张。慈禧太后等人早有密谋,要在10月底光绪帝去天津阅兵时发动兵变,废黜光绪帝,一举扑灭新政。9月18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要袁带兵入京,除掉顽固派。袁世凯假惺惺地表示先回天津除掉荣禄,然后率兵入京。袁世凯于20日晚赶回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密报西太后。光绪帝 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他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但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谭嗣同把自己的书信、文稿交给梁启超,要他东渡日本避难,并慷慨地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兴中会: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于1894年11月,由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式成立。兴中会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2月,孙中山到香港,联合当地的进步团体辅仁文社,成立了兴中会总部,重新修订了《兴中会章程》,并建立、健全了各级组织。檀香山兴中会的创建和香港兴中会总部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基本形成,从此坚定地走上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道路。1895年10月,兴中会发动了广州起义,因事泄而未成。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共同成立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大会推举了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科总干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的成立基本上结束了各革命团体分散斗争的局面,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同盟会曾试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是都没有成功。武昌起义成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了分裂。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思想的集中概括。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族贵族为首清朝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内容是“平均地权”,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纲领。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在东京建立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发刊机关:《民报》。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主革命团体:

 

 


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动反清武装起义。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槟榔屿秘密议定广州起义的计划。1911年1月,黄兴、赵声等在香港成立统筹部。4月27日,黄兴率敢死队进攻广州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军激战一昼夜,因伤亡过大退却。方声洞、林觉民、喻培伦等一百余人被捕就义,事后,收殓遗骸72具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徐锡麟起义: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徽、浙江等地发动的武装起义。1907年,徐锡麟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与女革命党人浙江同盟会负责人秋瑾联系,准备于浙、皖两省同时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就义。后来,秋瑾也被捕杀害。
“德先生”和“赛先生”:
指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是五四运动重要的两面旗帜。其中:德先生Democracy意:“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Science意:“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性质:
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之后再文化思想领域反封建斗争的延续。
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认为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须言之有物,不做无病呻吟。” 陈独秀提出“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
包括“五四”前期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的主要内容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于旧民主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的领导和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新文化运动:
1、背景:
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入中国;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族政治。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口号(两面旗帜):“民主”“科学”。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阵地:《新青年》杂志。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内容:
前期(1915-1918)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矛头指向尊孔复古的逆流。
后期(1919-1923)
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斗争锋芒为何是孔教: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他妄图利用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认为以往先觉者所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是根本原因。由此认定,为了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面对“尊孔”逆流,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囵圄,以求得思想的解放”,由此掀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院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鲁迅:
1、代表作:
《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大胆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批判了黑暗的封建制度。
《阿Q正传》塑造阿Q这个人物形象,来揭示当时社会部分愚昧百姓劣性根。
《孔乙己》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
2、创作前期:
写小说闻名,他创作的小说,无情的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个封建文化,成就卓著,影响巨大,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石。
3、创作后期:
他以杂文为武器,直接面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深刻揭露了他们的黑暗统治。这些杂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近代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文学艺术节们的神圣使命。
《狂人日记》插图:

鲁迅的主要作品:
1、《狂人日记》
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月刊。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封建的制度“吃人”传统。《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2、《阿Q正传》
鲁迅小说代表作。写于1921~1922年,文章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共九章,是采用章回体的形式写成的。
3、《孔乙己》
《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该作品中的主人公。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主要通过一个酒店小伙计的视角来描写封封建教育和建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残害,直接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对人们的危害。
发现相似题
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捍卫...”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