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 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此种状况出现于
    [     ]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国民政府的前十年
    C.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
    本题信息:2012年海南省期中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建华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 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此种状况出现于[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主要考查您对

抗日战争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抗日战争
  •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

(一)背景:
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的方针,
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制造许多侵华事件,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二)爆发:

1、193777日夜,“七七事变”爆发;

2、“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3、随后,日本派遣陆军十多万人入侵中国,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三)过程:

1、全民族抗战:

而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2、淞沪会战:

1937813 11,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双方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10月,日军攻入上海市区。谢晋元率部英勇抵抗。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3、前期战况:

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上。1938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

4、日军的滔天罪行:
①南京大屠杀:193712月,13军攻陷南京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三十万人

②扫荡潘家峪:1941年的一个黎明,日军对潘家峪村民进行残酷屠杀,全村有一千两百人被杀害

③细菌实验:日军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

5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拔掉敌人近三千个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6、国外战场:
1942年,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准备攻击中国云南。中国派遣远征军同日军作战,并帮助英军摆脱日军包围。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退日军。

(四)抗战的胜利:

1、标志:

19458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宜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

2、原因:

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会聚了中华民族各阶级、阶层、各界爱国人士

②中共为抗战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并在抗战困难时期,采取一系列正确措施,扭转了战局

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④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积极援助

3、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杭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别决定了该特点。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导并作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不动摇、不退缩,在相持阶段成为消耗日军的主要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1)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绥靖政策,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因此得道多助。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是根本原因。
(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4)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与支持。

抗日精神:

(1)民族利益至上、宁死不屈的民族自尊品格;
(2)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3)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4)百折不挠、自强自立的民族自强信念;
(5)开拓创新、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6)坚持正义、维护和平的民族奉献精神。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①它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战争。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救亡运动;
②全国各个阶级、阶层都参加了战斗。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部分地主买办、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
③全国各党派,都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了分裂对抗的局面,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④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都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⑤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群众,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2、两大战场的抗日状况:
(1)正面战场(国民党):
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徐州会战→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2)敌后战场:
路线:
(洛川会议)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战场:
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枢和总后方:陕甘宁边区。
结果:
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蚕食”和“清乡”;
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影响:

(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逐步壮大,这就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一部分的代表——维新派站在救亡图存的前列,登上历史舞台。
(3)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首先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民族工业曲折的发展:

(1)1927~1936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①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
第一,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
第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很快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虽不同性质的战争接连不断,相对而言仍属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对民族工业的破坏不很严重。
②概况:
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了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
1935~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创历史最高纪录,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经济日益萎缩。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工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抗战爆发后,许多民族资本家为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毁灭,历尽艰险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他们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在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 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需要,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重庆仅1943年停产的工厂就近三分之一,炼铁厂停产超过四分之三。
民族工业萎缩的原因:
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和野蛮的经济掠夺。
②官僚资本的压榨。
(3)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①原因:
第一,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的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是“新二十一条”。
第二,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
第三,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②表现:
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民族工业曲折的发展:


发现相似题
与“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