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和谐”社会,例如贞观之治、文景之治、光武中兴,那么出现三次盛世局面的相同因素是
    [     ]

    A.提倡节俭.减轻刑法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实行了均田制的土地政策
    本题信息:2009年期中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和谐”社会,例如贞观之治、文景之治、光武中兴,那么出现三次盛世局面的相同因素是[ ]A...” 主要考查您对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贞观之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文景之治
  • 光武中兴
  • 贞观之治

汉高祖修养生息政策: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采取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巩固汉政权的统治。
1.解放劳动力:
(1)组织军队复员;(2)赐军吏卒以爵位;(3)招抚流亡;(4)释放奴婢。
2.重建国家机器:
(1)汉承秦制:基本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并有些调整;(2)制订《汉律》。
3.再建赋役制度:田赋:“什五税一”
4.翦灭诸侯王:消灭异性诸侯王,封刘姓弟子为王。

文景之治:
西汉文、景两帝时经过修养生息后出现的盛世局面。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文景二帝推崇黄老之术,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等措施,使生产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出现了稳定的景象。但是,治世之下也隐藏了众多弊病,例如诸侯王势力过大,商贾势力膨胀及匈奴的扰边等。


汉初休息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特征:
汉初的黄老思想为“休养生息”政策的治定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汉成立之初,刘邦曾问群臣秦之所以灭之的原因,当时以陆贾代表的黄老新思想家认为秦之于专任刑罚,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为此,陆贾“粗述存之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陆贾的无为而治的主张,被认为以《老子》为理论基础产生的黄老新道家,后来被汉初统治者作为当时政治的指导思想。

汉承秦制:
汉朝建立后,吸取的了秦亡的经验教训,基本了沿袭了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汉朝沿袭了秦朝的制度包括如下方面:一是继承了皇帝制度;二是继承了三公九卿制,但是有所调整;三是继承了郡县制;四是继承了秦朝的检查制度,此外在选官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方面也有所继承,但是汉朝也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和变化。
汉初为什么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汉初统治者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有两个方面:①客观上,由于秦的暴政和长期战争的影响,到西汉初年,社会残破不堪,经济凋敝,国家贫穷“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民众大量流亡,统治者只能采取措施恢复经济,才能保证剥削来源和长治久安。②主观上,由于汉初统治者对秦速亡进行了反思,吸取了秦因暴政而被农民战争推翻的教训,废除了秦朝一些弊政苛法,适时地制订律令,颁布了一系列安定社会的诏令,统治政策有了较大变化。


七国之乱:
汉高祖在铲除异姓王的时候又分封土地给刘氏子弟,并杀白马盟誓:“敢有非刘性的人称王,天下人共同诛杀他。”形成了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局面,诸侯王有很大的权限,在封地内自由征收赋税,养有自己的军队,自己铸造货币,自行其政,不受中央控制,逐渐成了影响中央集权的隐患。汉景帝时,大臣晁错提出“削藩”的政策得到皇帝采纳,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合六个同姓王联合发动叛乱,景帝杀晁错以求刘濞退兵,未果,遂出兵镇压。七国之乱仅仅三个月就被镇压,诸侯王势力受到致命打击,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为汉武帝“削藩”的一系列政策奠定了基础。


王莽改制: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夺取了西汉政权,公元8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并进行改革,由于改革欲恢复周朝的“王田”“私属”制,又不符合生产关系的发展,遭到了地主阶级和人民的一致反对,最后爆发了农民起义,王莽政权灭亡。

光武中兴:
王莽改制失败,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最终肢解新莽政权,汉景帝后裔刘秀趁机恢复汉朝,国号仍为汉,史称为东汉,刘秀即光武帝。在位期间,农业、手工业都得以从新莽天凤四年(17年)起到东汉建武前期的战争而受到严重破坏背景下的恢复和发展,政局稳定,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建立: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在西汉王朝灭亡后,利用农民起义重建了汉朝政权,建都洛阳。

光武帝巩固王朝的措施:
1.退功臣进文吏:刘秀给与建立东汉的功臣武将们优厚待遇,但不在中央任职官吏;多次征兆“天下俊贤”收罗天下文士充任吏职。
2.以柔道治国:由于西汉末年的黑暗政治、经济凋敝,东汉采取与西汉初期的一样的道家的修养生息政策;刘秀崇尚柔道,并将其作为治国思想。
3.释放囚奴,减轻刑罚;刘秀下令释放在王莽时期的大量被关押的百姓,除“犯殊死”特重罪之外,一律免为庶人;9次下令释放并禁止虐杀奴婢;废除了王莽时期的严苛法令。
4.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下令恢复西汉年间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严惩贪官污吏。


汉光武帝:


贞观之治: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


比较汉武帝大一统政策和唐太宗统治政策:
 



“贞观之治”产生的历史原因:
1、隋唐更替的期间的战争破坏了生产,人民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人少地多,人心思安,渴望恢复生产和安定生活,这事贞观之治产生的重要原因。
2、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唐太宗的政策
1、政治上:
(1)革新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监察机构;
(2)注意法治,执法严明;
(3)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2、经济上:
(1)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2)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进贡奇珍异宝。
3、文化上:改进科举制,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贞观新政:


如何看待封建的“盛世”
1.封建的“盛世”的局面出现时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功劳。所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都是当时人们过于夸大统治者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功劳,当然统治者的政策和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
2.无论哪一朝代的封建“盛世”,都需要经历几代皇帝连续执行类似的宽松政策和几代劳动人民的艰苦努力,可见“盛世”的局面来之不易。
3.封建“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所谓的“兴盛”都是相对于严重的混乱而言的。因此,在“盛世”时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封建统治阶级,广大人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艰辛,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只是相对有所缓和,并未完全消除。
4.封建“盛世”的局面都不可能持续长久,主要是由于统治者凭借“盛世”的积累下大肆挥霍,大兴土木,奢侈腐败,从而消耗了国力,导致混乱最终使国家衰败。一个王朝的由盛转衰的原因,发人深醒。




发现相似题
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