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扩大军事集团、加强军事同盟,无助于维护和平、保障安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起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
    ——十五大报告

    请完成:
    (1)针对材料指出的“霸权主义”,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出“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引起的局部冲突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说明当前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表明人类并没有找到避免战争的有效办法,请设想一个让人类远离战争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周颖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扩大军事集团、加强军事同盟,无助于维护和平、保障安全。不公正...” 主要考查您对

印度独立和发展

科索沃战争

伊拉克战争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巴以冲突与和谈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印度独立和发展
  • 科索沃战争
  • 伊拉克战争
  •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巴以冲突与和谈
印巴分治:
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为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印度首任总理是尼赫鲁。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

尼赫鲁:

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圣雄甘地的忠实信徒,其培育的尼赫鲁王朝至今影响印度政坛。尼赫鲁也是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创始人之一,在思想上接受资本主义制度、执行社会主义政策,冷战时期在美苏之间偏于亲苏。从1951年到1964年尼赫鲁执掌印度大权。任内,自1951年起在经济上实行“五年计划”,实施土地改革;50年代中期,提出“民主社会主义”口号,欲在印度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建立国营企业,农业方面实行乡村发展计划和合作化。
印度的振兴的原因:
1.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2.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3.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了粮食的自给;
4.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在核工业和航天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尼赫鲁和甘地:

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
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2/3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3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科索沃: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千米,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1980年铁托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后由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南联盟共和国,反对科索沃独立。致使双方矛盾加剧。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干预下,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结果以南联盟战败而告终。

南联盟: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是在1992年到2003年期间存在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中部的一个联邦国家,其前身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0年代初期,随着东欧剧变,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也趋于瓦解,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四国宣布独立。1992年,原南斯拉夫的两个组成部分—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组建了南联盟。


霸权主义的主要特点:
1.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
2.先行一步的社会变革所创造的财富力量,向后进国家和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倾销自己过剩的商品,掠夺贫弱国家和地区的资源。


科索沃战争历程:
1.背景: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2.时间:1999年3~6月。
3.概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及利亚人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并袭击中国大使馆,造成三名记者牺牲。
4.战争启迪:这场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势必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与威胁。
科索沃战争局势图:
 

中国学生抗议美国轰炸我国大使馆:
 

科索沃战争的对世界的影响:
1.动摇了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以联合国会为核心的国际安全体系。在缺乏有效战争制约力量和制约机制的情况下,局部战争和军事干涉发生的频率有可能提高,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主宰国际事务的趋势有可能增强。
2.有可能引发或激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矛盾。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散布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肆意干涉别国内政,把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国际化,将“科索沃模式”强加给世界,有可能导致被干涉国及其所在地区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复杂化。
3.将刺激以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为重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美国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似)而发动的全面战争,共有4国参与作战,有评论认为其可视为第二次海湾战争,但具体分析可发现其不可称为“海湾二战”。而最后美国尚未发现传说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10年8月3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BarackObama)表示,8月底美国部队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将如约结束。驻伊美军8月31日结束作战任务。美国从2003年3月20日入侵伊拉克到2010年8月撤出全部战斗部队,历经7年零5个月。


中东地区的战略意义:
主要有两个方面:
1.地理方面:它处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区,对政治、军事和宗教等等具有重要意义。
2.资源方面:它是目前世界石油储藏量最大的区域,另外还有许多稀有矿产。

伊拉克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1.美国的进一步推行其霸权主义政策,形象遭到严重破坏,遭到各国的反对。
2.战后美国国际地位下降,美国被迫调整新的中东政策。
3.美国国内反响强烈,反战声潮此起彼伏。
4.美国在战争中虽然获得一些即得利益,但同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伊拉克战争中阵亡的美国士兵:


伊拉克战争中阵亡的美国士兵的靴子组成的墓地:


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世界人口危机: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在开始的岁月里,人口发展非常缓慢。而在进入元年后,人类开始暴涨式增长,现在快达到70亿。随着人口的激增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地球环境的空间不会增加,资源的储量和再生能力有限。因此,人类对环境的压力与冲击就变得越来越大。

世界人口分布图:

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共同的问题:
1.生态环境破坏
2.人口膨胀
3.传染性疾病蔓延
4.恐怖主义和局部战争
如何解决当今世界发展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1.发展科学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确保废物的回收和利用,做到物尽其能。
2.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通过国际间的协调配合解决矛盾。
3.调整相关政策,以正确对待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从实际出发。
巴勒斯坦地区: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首都耶路撒冷。通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1988年11月15日,巴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其建国方案至今未在联合国表决中通过,美国及以色列反对)

以色列: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的东南方向,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独立建国,犹太人占75%,也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其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相当知名。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工业化、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

巴以冲突: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由于领土,宗教等问题爆发的冲突,其实质为西方大国间在中东地区利益中不可调谐的矛盾。

巴以冲突的特点:
1.两国之间的矛盾是自古就有的,具有久远的历史根源。
2.巴以冲突受宗教,民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3.巴以矛盾的实质是西方大国之前在地中海地区的利益中不可调谐的矛盾的体现。


巴勒斯坦地区行政地图: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1.早期阿拉伯人迦南人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后来犹太人赶走迦南人建立了最早了犹太人王国希伯来王国。
2.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人再次占领巴勒斯坦地区,并与当地土著人融合。
3.1947年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在英美的支持下,以色列于1948年宣告成立,此后通过不断的战争,逐渐扩大其自身的领土面积,而巴勒斯坦国却迟迟没有建立。
4.经理了4次中东战争后,巴以矛盾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矛盾,两国之间冲突频起。
5.20世纪90年代前期,以色列总理拉宾提出“以土地换和平”的方针,巴以矛盾趋于缓和。
6.2001年以色列右翼代表沙龙上台之后,对巴勒斯坦采取强硬手段,巴以矛盾再度升级。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