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西方世界的挑战
    材料一:第三十四款 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和约既经批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遣员到来,另有异议。
    ——《望厦条约》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此表所列为正常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单位:万英镑)

    材料三:外国人始终想将贸易从五个口岸扩展到全中国,在北京设立常驻使节以绕开顽固的广州当局,以及由于战后商品价格普遍下降而产生的降低关税要求。这些问题汇合到一起,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1856年,三国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朝廷告知可允许作一些合理的小变动,但重大条款不予考虑,以免万年和约《南京条约》失去其意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问题:
    (1) 材料一中《望厦条约》第三十四款规定了什么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所述的“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的原因是什么?当时中国内部正面临怎样的统治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清政府应对西方世界挑战态度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上海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西方世界的挑战材料一:第三十四款 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 主要考查您对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南京条约》
  • 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运动
  •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南京条约》含义:

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中国领土的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3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
4.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主要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相关危害:

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记忆方法:

方法
1:用顺口溜形式:割地香港岛、赔款两千一、开放五口岸、税款双方议。

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哥赔五()鞋”,解释:“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杜”——谐“协”音,指协定关税。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的记忆。

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
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上”。


《南京条约》附件:

《南京条约》附件即指《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10月8日,英国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又称《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通常称为《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共16款,附有《小船定例》3款。主要内容为:
1、“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就是英国取得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2、英国可以在五口租地建屋。这项规定成为日后“租界”制度的开始。
同一天,英国又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议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通商章程》,又称为《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共15款,还附有一个《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
1、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人(即定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馆)照办”,即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2、规定绝大部分货物的税率为值百抽五,遂开中国和外国协定关税的恶例。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侵略特点:

1、侵略国家:英法美俄为主,英国是先锋和主力;
2、侵略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获得侵略特权(俄国还有扩大领土目的);
3、经济手段:商品输出为主,还有掠夺原料、走私鸦片、贩卖华工、早期资本输出等。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对于英法来说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进行的是正义的自卫战争。
③结果相同: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
不同点:
①从战争进程来看:
A,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B,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
C,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七个条约。
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
A,开辟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只开5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1842年,发动者是英国。因为中国禁止列强向中国输入鸦片,英国发动战争,故叫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国伙同法国,在美国和俄国的帮助下再次发动对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和鸦片没关系,但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加上这场战争和鸦片战争的间隔时间不是很长,因此传统上把它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所扩大。
1、侵略的力量
鸦片战争是英国独自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出兵,是主谋,美、俄是帮凶。美国学者德涅特在《美国东亚外交史》中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2、时间和规模
鸦片战争从1840年6月开始,到1842年8月结束,历时两年零两个月,投入兵力4000多人,虽然曾经侵略到天津的白河口,但战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从1856年10月开始,到1860年10月结束,长达四年,投入的兵力比鸦片战争多的多,最多的时候达到25000多人,侵略的势力从沿海一直到北京。
3、结果和危害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及其两个附件,接着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列强订立了中俄《爱晖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美、中法、中英《天津条约》和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国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中国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具体来说,
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英国又通过《北京条约》歌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趁火打劫,通过《爱晖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重大破坏;
《天津条约》增开10处商埠,比《南京条约》的五口通商多,加上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十六个通商口岸的开放,地域上从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中国的北方沿海各省,由长江口向腹地延伸,列强的货物包括鸦片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化;
协定关税的规定,大大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使得清政府不能有效地维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反而成了外国侵略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出口的工具;
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规定,使得外国烟贩不法分子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破坏;关于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使中国享受不到对等的权利,同时由于利益均沾的规定,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任何国家都享有此待遇,使中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使得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开始向半殖民地化过渡;
允许外国军舰和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使中国由在《南京条约》丧失领海主权扩大到内河航运权的丧失,也加强了对中国内地的侵略;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别是传教权的规定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在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规定的宗教侵略的继续扩大,自此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就利用传教士中的不法分子以宗教作为侵略中国的武器之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对于英法来说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进行的是正义的自卫战争。
③结果相同: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
不同点:
①从战争进程来看:
A,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B,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
C,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七个条约。
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
A,开辟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只开5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鸦片”一词的由来 :

鸦片俗名大烟,是一种毒品。那么,鸦片一词是如何得名的呢?
鸦片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公元六世纪初,阿拉伯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波斯人变“扁”音为“片”,称其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罂粟作为药材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从此,在中国就有了“鸦片”一词。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

原因 ①鸦片走私猖獗,银价上涨。
②手工业者破产。
③巨额赔款使人民负担加重。
④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后激化
经过 酝酿组织一发动起义一永安建制一突围北上一定都天京一颁布纲领一北伐、西征一东征(全盛时期),天京变乱一太平天国助御战一天京陷落
结果及原因 失败。
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力最过于强大,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
②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新特点

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
有些领导人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地位 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时间长,规模大,提出了农民阶级的上地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意义 ①加速了清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③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④开始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具有深远影响。
⑤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教训 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3、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
4、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5、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8、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

1、反封建: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反侵略:对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
4、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


自然经济:

与商品经济相对应,不是为了交换,而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可简称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它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原因: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2)太平天国运动影响;
(3)新思潮的萌发。
2、表现:
(1)洋沙输入,“纺”与“织”分离
(2)洋布输入,“织”与“耕”分离
(3)破产的手工业者成为棉布的消费者
(4)未破产的手工业者生产性质发生变化
3、 影响:
(1)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2)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推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

外国资本主义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大规模地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掠夺农产品,对自然经济进行猛烈的冲击。这是中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2.近代企业的发展

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中国的传统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

3.城乡联系的加强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快,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城乡经济的联系加强,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4.个体生产的局限性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分上和协作不发达,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根源。


发现相似题
与“西方世界的挑战材料一:第三十四款 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