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探究题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连年动众,才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也”、“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陈寿《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南阳武侯祠联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题诸葛亮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用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四川成都武侯词名联

    《三国演义》“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则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小论文。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探究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秋香(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连年动众,才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也”...” 主要考查您对

赤壁之战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与208年南下,首先击败刘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占领荆州,进逼孙吴。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和益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赤壁之战示意图:
 

赤壁之战的过程: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率大军,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发现相似题
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非淡泊...”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