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化学

首页
  • 问答题
    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有大问题,但不久发现衣服上出现几个小洞,这是为什么?
    本题信息:化学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有大问题,但不久发现衣服上出现几个小洞,这是为什么?” 主要考查您对

浓硫酸的稀释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浓硫酸的稀释
  •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浓硫酸:

     俗称坏水。坏水指浓度大于或等于70%的硫酸溶液。浓硫酸在浓度高时具有强氧化性,这是它与普通硫酸或普通浓硫酸最大的区别之一。同时它还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难挥发性,酸性,稳定性,吸水性等。

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因为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如下图)。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

切记“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注酸入水不断搅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1)对于大多数固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对于Ca(OH)2: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饱和石灰水不饱和石灰水
概念的理解: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温度和溶质的量的多少有关系。因此在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否则就无意义。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解其他溶质。如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仍可溶解蔗糖。
(3)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没有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过程中溶液组成的分析:
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发生结晶的前提下)
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②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溶液的溶剂质量不变,溶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③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发生结晶的前提下)
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溶剂、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①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时,表明溶液已饱和。
②实验法:当溶液底部无剩余溶质存在时,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搅拌后,若能溶解或溶解一部分,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

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它们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A. 饱和浓溶液B.饱和稀溶液C.不饱和浓溶液D.不饱和稀溶液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关系。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剂、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发现相似题
与“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