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材料,分析说明。
    王选是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誉为“当代毕升”,在他主持下,我国开创性地研制出了第四代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全台字印刷技术,使中国报业出版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的前列,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他获得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青年时期就立志成为一名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聪明才智的科学工作者。大学选择专业时,他根据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毅然决定攻读当时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在创业阶段的18年中,他没有节假日,每周工作65小时,孜孜不倦地埋头于艰苦的科研工作,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1)王选的创新成果带来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法制的角度谈谈对王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选的事迹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09年河北省期末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王亚杰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分析说明。王选是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誉为“当代毕升”,在他主持下,我国开创性地研制出了第四代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报...” 主要考查您对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科教兴国

推进素质教育

计算机网络技术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 科教兴国
  • 推进素质教育
  • 计算机网络技术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1982年颁布了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随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法通则》,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有《刑法》、《民法通则》、村民自治等等。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的表现:
1、背景:
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建设的加强法制建设: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2、意义:
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
1、应用: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上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2、功能:
网上浏览新闻;查询信息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网上通话、购物、上课、看病等。
3、优缺点:
互联网日益深入大批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了教育现代化。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计算机网络的影响(或如何看待上网):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力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如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网上购物、上课、看病等。但网络的不健康现象,如网上浏览不良信息,超时无节制上网,缺乏自护意识上当受骗等,给网民带来伤害。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增加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适龄儿童、少年开始接受教育的九年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

“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主义中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教育事业的发展: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对旧教育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并大力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的战略的确定,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
2、三个面向: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85年起,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3、义务教育:
(1)1986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各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发展,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发展水平已经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4、高等教育
现状:
(1)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从整理上看,高等教育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教育质量、办学效率、办学条件有明显提高。
(2)教育部启动了将北大、清华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
成就:高等教育的科学技术工作成绩显著:承担了1/3以上的863计划项目,获得1/3左右的国家发明奖,一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或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等学校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科教兴国战略意义: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质素、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素质教育的特点:
1、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2、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有的定义虽然只提到人的发展,但并非是不考虑社会需要,而是针对“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偏向而突出强调人的发展。
3、在某种意义上;素质使人联想到潜能,这些定义都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
4、不仅主张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推进素质教育:
发展历程:
(1)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1985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这是素质教育的最初的思想源头。
(3)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 
(4)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员令,素质教育开始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计算机: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
计算机的主要特性:
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
2.计算精确度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
3.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
4.存储容量大: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各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
5.自动化程度高: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所以人们可以将预先编好的程序组纳入计算机内存,在程序控制下,计算机可以连续、自动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预。
6.性价比高: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电脑,越来越普遍化、大众化。

计算机的主要分类:

1.超级计算机
2.工业控制计算机
3.网络计算机
4.个人计算机
5.嵌入式计算机五类

计算机的发明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2.改变人类原有生活方式,使生活更为便捷。
3.改变原有管理模式,营造高效的管理体制。
4.进一步推动其他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整体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分析说明。王选是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