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物理

首页
  • 不定项选择
    2010年7月,我国快中子反应堆(简称快堆)的研究实现重大突破,它的意义在于快堆能将此前、占天然铀资源99%的铀238转变为可利用的物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铀资源的利用率。快堆的燃料是钚239,它的半衰期为2. 41万年。快堆的工作原理是:在反应堆堆心放置钚239,其外围再生区里放置铀238,铀238吸收堆心的钚239发生裂变时放出来的快中子后,生成铀239,铀239经过β衰变生成镎239,镎239再经过一次β衰变生成钚239.这样钚239释放能量的同时,又不断地将铀238变成可用的钚239,因钚239再生速度高于其消耗速度,核燃料越烧越多,快速增殖,故这种反应堆又称“快速增殖堆”,根据上述信息可知,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

    A.100个钚239原子核储存2. 41万年,还能剩下50个
    B.铀238变成钚239过程中,其中的一个核反应方程是:
    C.镎239能发生β衰变,产生的β粒子(电子)是从它的原子核内发射出来的
    D.快中子反应堆虽然释放能量,但没有质量亏损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物理不定项选择难度一般 来源:周永伏(高中物理)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10年7月,我国快中子反应堆(简称快堆)的研究实现重大突破,它的意义在于快堆能将此前、占天然铀资源99%的铀238转变为可利用的物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铀资...” 主要考查您对

β衰变

半衰期

重核裂变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β衰变
  • 半衰期
  • 重核裂变
β衰变:

β衰变方程:(核内)。

衰变:



半衰期:

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半衰期。
2、计算式为:,N表示核的个数,此式也可以演变成,式中m表示放射性物质的质量,n表示单位时间内放出的射线粒子数。以上各式左边的量都表示时间t后的剩余量。
3、半衰期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衰变次数的计算方法:

(1)根据β衰变不改变质量数,首先由质量数改变确定α衰变次数,然后根据核电荷数守恒确定β衰变次数。
(2)设放射性元素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则表示该核反应的方程为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重核裂变:

1、裂变: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2、铀核的裂变:
3、链式反应:一般说来,铀核的裂变时总是要放出2~3个中子这些种子又会引起其他的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体积),裂变反应会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
4、核反应堆:慢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核反应堆是一种实现可控链式反应的装置,它可以使堆内的链式反应以一定的强度进行下去,从而稳定地释放核能。根据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主要可分为两类:慢中子反应堆,它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用核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它属于目前正在研究和实验的核反应堆。

判断核反应类型的方法:

核反应方程的常见类型有:衰变、人工转变、裂变和聚变。判断某核反应方程是哪种类型的核反应时,应紧抓该类型核反应的定义,从方程式的特征上区分。
(1)重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为n个中等质量核的反应过程,称为裂变。裂变方程的重要特征是“→”前有一个中子和一个重核,“→”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等质量的核。
(2)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聚变,又称热核反应。
聚变方程的特征是“→”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质量很小的核,“→”后是一个质量稍大些的核,有的聚变中可能还会放出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正负电子等。
(3)人工转变通常是指某原子核在α粒子(或其他粒子)的轰击下,转变为一个新核的核反应。
人工转变方程的特征是“→”前有一个α粒子(或其他粒子)和一个原子核,“→”后有一个新核,通常还伴随一个质子或中子。
人工转变方程与聚变方程特征相似,仅从方程式上不易区分,要熟记几个典型的人工转变方程及聚变方程。
(4)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或β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过程称为衰变。
衰变方程的重要特征是“一”前只有一个原子核, “→”后有一个α粒子或β粒子与一个新核。


裂变反应堆:

(1)裂变反应堆的组成部分、材料及作用

 (2)裂变反应堆的常见类型


发现相似题
与“2010年7月,我国快中子反应堆(简称快堆)的研究实现重大突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