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生物

首页
  • 填空题
    判断下列各题
    ①人体的肩关节、髋关节、肘关节和膝关节都仅能在一个平面上转动.______
    ②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的攻击行为一般是你死我活的.______
    ③科学家利用鸟环志对鸟类的迁徙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______
    ④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核心是保护动物遗传多样性.______
    ⑤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属于自养.______
    ⑥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因此静止不动的动物不具备动物行为.______
    ⑦骨组织的营养物质供应主要依靠骨膜中的血管.______
    ⑧完成一个运动只需要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______
    ⑨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即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______
    ⑩老年人的骨中缺钙,所以无机物含量降低,易骨折.______.
    本题信息:生物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判断下列各题①人体的肩关节、髋关节、肘关节和膝关节都仅能在一个平面上转动.______②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的攻击行为一般是你死我活的.______③科学家利用...” 主要考查您对

人体的运动系统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细菌的生殖

细菌的生活方式及营养方式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科学研究方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人体的运动系统
  •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细菌的生殖
  • 细菌的生活方式及营养方式
  •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科学研究方法
运动系统的组成: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
(1)骨:骨是一种器官。骨质中有水分、有机物和无机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因此骨质坚硬;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使骨具有韧性。人体内有206块骨,骨与骨连结构成骨骼。

 (2)关节: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


①关节面:相邻两块骨的接触面,凸起的一面叫关节头;凹进的一面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②关节囊: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它包绕着整个关节,使相邻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关节囊内还有坚韧的韧带,对关节起加固作用。
③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
(3)骨骼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腱呈白色,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很坚韧。一般位于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没有收缩能力;肌腹呈红色,位于骨骼肌的中间,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里面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柔软而富有弹性,在受到刺激时能够收缩。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在人体内骨骼肌接受的刺激来自于神经。当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动物的行为:
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又称为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
形成过程 基本生活条件的保证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
行为意义 有一定的局限性 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根据动物行为功能的分类:

类型 概念 作用 示例
觅食行为 指动物获取营养的各种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储食等 影响动物的生活分布 松鼠储存果实
繁殖行为 动物产生和培育下一代的行为,包括占区、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及抚幼等 繁衍后代,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后代存活 家燕筑巢
攻击行为 指间种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巢区或领域而发生的相互攻击行为,双方身体很少受到伤害 有利于动物物种优势种群的形成和与其他种群的共存、斗争 公鸡相斗
防御行为 是动物由于外来敌害而保护自身或群体中其他个体不受伤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有利于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以及种间斗争 壁虎断尾
节律行为 指随着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动物行为周期性变化的行为,又称生物钟 对于动物获得食物、寻求适宜繁殖场所、避开不良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鸟类的迁徙
社会行为 指同种动物集群活动,相互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具有组织性、分工性等特征 有利于种群的优化和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取食物、对付敌害等 蜜蜂中有蜂上、雄蜂、工蜂
通讯行为 指动物个体间利用气味、声音、姿态等形式交流信息的行为 有利于动物寻偶、觅食、攻击、防卫等 黑长尾猴用不同的叫声表达不同的信息


易错点:
误认为学习行为仅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在两者结合之下,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例如,狼孩具有人的遗传物质,却具有像狼似的嚎叫、食生肉的行为。
细菌的生殖方式:
细菌的生殖方式为最简单的分裂生殖,是无性生殖。

芽孢: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能耐受低温、高温和干燥,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随风飘散到各处,当遇到适宜的环境时.芽孢可萌发成一个细菌。芽孢是细茵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而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
细菌的营养方式:
   由于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属于异养。异养的细菌又分为腐生和寄生两类:寄生的细菌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生活(如痢疾杆菌);腐生的细菌依靠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从中吸取有机物生活,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枯草杆菌)。只有极少数的细菌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维持生活,其营养方式属于自养(如硫细菌)。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也有差异。因此,基因的多样性可分为种间基因的多样性和种内基因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可概括为:

基因的多样性又叫遗传的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如图1—22—3所示,在生物圈中又可以分出很多小的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
(1)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
(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保护区的三个意义: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

 2011年发现的5种新生物
    布鲁南海豚
    海豚这一梦幻生物自19世纪以来仅被发现了四种,其中之一便是在2011年被莫纳什大学的查尔顿教授通过对比l 900年至今发现的头骨,最终将这种生活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菲利浦港的海豚定义为新的生物。布鲁南海豚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澳大利亚宽吻海豚,但其实它无论从遗传学还是物理学角度均与后者有着很大的差异。目前确认存活的数量约有150头,而其他地区的生存数量则尚未统计。
    新种锯鲨
    锯鲨因为其食用价值而被日本人所喜爱。不过这次在非洲的莫桑比克捕捉到的新品种希望可不要这么快就变成人们的盘中餐。这种锯鲨会使用它的锯子嘴先在鱼群中冲出缺口,然后用u字回转来捕食。
    使人产生幻觉的壁虎
    这种通体呈现着一种奇异色彩的“幻觉壁虎”在越南南海岸的小岛上生息,20¨年亦被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指名,成为“大湄公圈”重点保护的208种新种生物里的一种。
    新种淡水龙虾
    这种新的“小龙虾”与布鲁南海豚的发现有些相似,它们都是在人们平时生活的地方被突然发现的。但它可没有经过层层比对和研究。它只是被人们从田纳西的小河的岩石下被揪了出来。
    被称为魔王的蝙蝠
    蝙蝠素来以其夜行性而著称,其成群蔽月的声势常为人们所惧。而这次在印度支那半岛所发现的蝙蝠则比其他同类多了一分霸气。由于长相的缘故,它被称为“别西卜蝙蝠”,而这正是《新约》中司七宗罪中贪食的魔王的名字!
科学探究的定义: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
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探究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①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②列照原则: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照组。从理论上说,由于无关变量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影响是相等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按对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可分为: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和条件对照。

探究实验设计的思路:操纵实验变量,控制实验变量,捕获反应变量
①实验变量(自变量):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例如:温度(60℃、沸水、冰块)等。
②反应变量(因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例如:淀粉遇碘后的变蓝现象。
③无关变量: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例如:试管的洁净程度、实验的时间长短等。
③额外变量: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

特别提醒:
①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②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要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又不能被原有的知识所束缚。当科学探完的结论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应大胆地修正原有的知识。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①观察法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a. 观察的类型
b.科学观察的特点: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第二.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即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
第三.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第四.  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②调查法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在的目的和调查对象一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生物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于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其生活环境;注意安全,集体行动。
③实验法
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④测量法(略)
规律总结:
①科学探究是认知的主要途径、方法和过程,适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②认知生物的形态、行为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④认知生物的结构、生理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④认知未知且周围不存在的生物的方法主要是文献法。

细胞结构不等于严整结构:
     严整结构是指生物结构的完整性和严格有序性。有的同学认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严整的结构,这是不对的.因为:①病毒也是生物,生物都具有严整的结构;(②病毒几乎都是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DNA和RNA)构成的。在病毒中蛋白质总是构成外壳,核酸位于外壳包围围的核心,因而核酸受到蛋白质的保护。研究表明,将病毒的两大成分分离开,用单纯的核酸去感染寄主,感染的能力下降,这说明病毒的结构也是完整有序的。总之,严整的结构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特征。

辨析生物各种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进行新陈代谢前基本场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应激性、生长和繁殖都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生物通过应激性来适应周围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使生物物种得以延续。

应激性,反射和适应性的区别: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稃中,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它是牛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是需要定的结构来完成的,单细胞动物通过原生质来完成。而多细胞动物则主要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对后者而言,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称为反射。可见,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但它所包含的范围较窄,只有高等动物和人类才具有。植物虽然没有反射活动,但仍具有应激性,如茎的向光件、根的向地性等。
    适应性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例如,肉食动物有锐利的牙齿、尖锐的爪、盲肠退化等适应性特征。适应性的形成是生物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并通过遗传逐代定向积累而来的。牛物体所表现出的适应特征,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都是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并非是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产生的,这点与应激性是不同的。


对生物进行归类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归类有以下几种不同依据:
(1)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归类,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根据生物的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根据生物的用途,可分为家禽、家畜、宠物、作物等。
发现相似题
与“判断下列各题①人体的肩关节、髋关节、肘关节和膝关节都仅能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