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生物

首页
  • 填空题
    生活在英国的胡椒蛾有浅灰色和黑色两种体色,它们都喜欢栖息在树干上。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导致工厂大量排烟,使树干由浅灰色变为黑色,胡椒蛾也由浅灰色是常见类型逐渐变为黑色是常见类型。请分析回答:
    (1)胡椒蛾的发育过程与临朐桑蚕一样,属于                        发育。
    (2)胡椒蛾的两种体色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遗传学上,将胡椒蛾体色的黑色与浅灰色称为_                ___。
    (3)胡椒蛾体色由浅到深的变化是长期                          的结果。
    (4)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任意选取多对浅灰色胡椒蛾进行交配,其后代的体色总是浅灰色;
    实验二:将一只浅灰色胡椒蛾与一只黑色胡椒蛾交配,后代既有黑色,又有浅灰色。
    由上述实验可知,黑色与浅灰色的显隐性关系是__               __。
    (5)请写出实验二的遗传图解                                    
    本题信息:2012年专项题生物填空题难度较难 来源:马丽娅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生活在英国的胡椒蛾有浅灰色和黑色两种体色,它们都喜欢栖息在树干上。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导致工厂大量排烟,使树干由浅灰色变为黑色,胡椒蛾也由浅灰...” 主要考查您对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的性状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进化的原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 生物的性状
  •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 进化的原因
昆虫的生殖:
   绝大多数昆虫进行有性生殖、发育成熟后,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幼虫和成虫。

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1)完全变态
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下图为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2)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幼虫又称为若虫。图123—6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

特别提醒: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但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昆虫发育过程中要出现蜕皮现象。蝗虫的一生要经过5次蜕皮,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幼虫经过5次蜕皮,逐渐长大。最后变成成虫。


昆虫两种发育方式的比较:

发育方式 不同点 相同点 举例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异,有羽化现象 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都是有性生殖;都属于变态发育 家蚕、蚊、蝇、蜜蜂
不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成虫 幼虫和成虫相似,无羽化现象 蝗虫、蝼蛄、蟋蟀、螳螂

生物的性状:
(1)性状
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是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例如,人眼睛的眼皮的单双、耳朵的耳垂的有无、人的血型、家兔毛的颜色等,这些都是生物的性状。

(2)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人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在遗传学上,把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纯种杂交一代所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选用具有明显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如植株是高的和矮的(图1—24—5)、种子是黄的和绿的、种皮是光滑的和皱缩的等,进行人工控制的传粉杂交,研究相对性状的遗传。孟德尔将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分别种植下去,得到了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然后孟德尔把矮茎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茎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将杂交后的种子种下去,长成的植株都是高茎的。孟德尔又把杂种高茎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不过矮的要少得多。他还做了黄皮豌豆和绿皮豌豆、光滑种子和皱缩种子等的杂交实验,都取得了类似的结果。

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解释: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①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例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高,不表现矮。
②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 DD、Dd两种。
③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F2就可出现纯隐性个体)(如图)。

特别提醒:纯种即纯合体,是由两个相同的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杂种即杂合体,是由两个不同的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


 


判断相对性状:
不同个体在同一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相对性状必须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强调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

易错点:
误认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通过科学研究确定,由于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所以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被掩盖,并不表现,但是这个隐性基因并没有受到影响,仍然能够遗传下去。当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的时候,它所控制的性状就表现出来。因此,不能说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不能表达。


生物进化的原因:
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桦尺蠖体色的变化、雷鸟的保护色等这些自然现象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达尔文把佳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1)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就可能产生新的生物。
(2)分子进化中性论:侧重从分子水平阐述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
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

②生存斗争
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

③遗传和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④适者生存
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比较:
选择方式 选择过程 选择因素 选择结果 选择进度
人工选择 通过人类的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 人类 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 较快
自然选择 在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 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 适应环境,不断进化 缓慢
自然界中的生物的适应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怎么理解自然选择:
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1)自然选择学说的四点主要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2)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
(3)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而且还加剧了生存斗争。
(4)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5)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遗传和变异是基础,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
发现相似题
与“生活在英国的胡椒蛾有浅灰色和黑色两种体色,它们都喜欢栖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