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物理

首页
  • 实验题
    (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
     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  ▲ 

    本题信息:物理实验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 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③拿...” 主要考查您对

回声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回声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定义: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
回声的概念 回声是由于声音被高墙、山崖反射而产生的,对着远处的高墙、山崖呼喊能够听到回声
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若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在空气中,讲话人与反射物间距离必须在17m以上,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人耳辨别出回声的条件:
人耳辨别出回声的条件:也就是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否则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这就是在屋里说话为什么比在旷野里说话听起来响的原因。

回声测距离的例题剖析:
例: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使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0m/s,声速为340m/s,行进途中按一次喇叭,2s后司机听到回声,求司机按喇叭处距山脚距离是多少
剖析:发出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走的路程为s1=v1t,而汽车在这段时间走的路程为s2=v2t,
鸣笛处到山脚距离s=(s1+s2)=(v1t+v2t)=(10m/s+340m/s)×2s=350m,
所以答案为:350m。
回声定位: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传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如图所示)。


回声的应用: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如:海底的深度、河宽以及回声定位

发现相似题
与“(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