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三种常用的还原剂:C,H2,CO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硅;最清洁的能源是:氢气;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C.厨房内燃气泄漏后,开灯检查-----可能爆炸;向燃着的火锅炉内添加固体酒精---可能烫手;冒然进入一久未开启的的菜窖------可能窒息
    D.用电热器取暖;熔化金银制作首饰;节日燃放烟花鞭炮

    本题信息: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三种常用的还原...” 主要考查您对

安全措施和生活经验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安全措施和生活经验
  •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是为了达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稳定、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等目的而采取的举措与行动。

生活常识: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知识,涵盖健康、营养、饮食、居家、生活小窍门等各方面。


常见安全措施:
1、生产爆炸物的厂房不建在闹市区;
2、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乘车;
3、进入深洞前先做灯火试验;
4、汽车加油站、纺织厂严禁烟火;
5、屋里发生液化气泄露,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6、火灾自救时,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防止烟尘进入体内,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等。

常见生活经验:
1、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2、金属表面涂油漆防锈;
3、燃气热水器要安装在通风的地方等。


概念: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三个条件:
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对燃烧概念的理解: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一种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实际上燃烧并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可称之为“燃烧”。
如2Mg+CO22MgO+C;2Na+Cl22NaCl

燃烧与发光,放热,火焰之间的关系:
(1)燃烧与发光,放热的关系
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因而不一定是燃烧,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

(2)燃烧与火焰的关系
     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所特有的现象、液体物质的燃烧主要是其蒸气的燃烧,因而产生火馅。若固体物质的沸点较高.燃烧时无蒸气逸出,则无火焰,如铁勺燃烧:若固体物质的沸点较低,燃烧时有蒸气逸出,就有火馅,如钠、硫的燃烧。

(3)发光与放热的关系
化学反应瞬间放出热量较多时.就以光的形式出现,反之则不发光,因此,发光一定收热,放热不一定发光。燃烧反应是既发光又放热的反应,单一的发光或放热反应不一定是燃烧。
影响物质着火点的因素:
    着火点不是同定不变的。对同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材料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有关系。颗粒越细,表而积越大.导热系数越小,着火点越低,所以块状的木材难点燃,向木材的刨花很好点燃。对于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来说,火焰接触它们的情况和外界压强的大小有关系,所以测定物质的着火点对外界条件有一定标准。
(1)内在因素
可燃物的性质,不同种物质燃烧的现象不同。例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监色火焰,细铁丝在空气中却不能燃烧。
(2)外部因素
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如煤的燃烧经历了煤块→煤球→蜂窝煤的过程,蜂窝煤能使煤更充分燃烧的原因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如俗语说“人要实,火要虚”。
②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如硫在空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可燃物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燃烧会更剧烈。

燃烧的利与弊
燃烧会放出入量,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人类利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做饭、取暖、发电、冶烁金属等,但燃蛲也有不利的地方,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不仅产生的热量少,浪费资源,而且还会产生CO等物质,污染环境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用化学式表示. 如H2,He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Fe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NO3-
微粒的运动 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如:水的蒸发 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 如:水的电解 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NaCl的溶解是物理变化, NaCl与AgNO3反应是化学变化
化学计量数与符号的关系 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加上化学计量数,如2H,2H2,3Na+,只表示原子、分子、离了的“个数”,不表示元素和物质
联系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定义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②都很小,但者阶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③都在不断地运动;
④微粒子间都有间隔;
⑤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区别 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如:在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可以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
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

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原子 离子
概念 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电性 呈电中性,不带电 带电:
阳离子带正电
阴离子带负电
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表示;Na 表示钠原子,2Na表示2个钠原子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电荷数,后标出电性 (+、-):Na+表示钠离子,2Na+表示2个钠离子
数量关系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似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转化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