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通讯手段的革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电报作为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当时,列强……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
      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清廷看到了通迅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上下对电线铺设与否展开争论。而此时列强加快了使电报进入中国的进程。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李鸿章则主张,既然抵挡不住洋人,不如立足现实,自行铺设电线,举办电报事业。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最终主持自行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随后命于大沽、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电线,并号令淮军各营,顷刻响应。自此,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 


    材料二 1949年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加大投入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建起来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国内最早研制投产的电传机当数1955年问世的55型电传机,此后,国产电报机研发技术不断进步。60年代,“中文电报译码机”问世,可以自动把电码译成汉字。其译印速度相当惊人,每分钟高达2800个汉字,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500个汉字。国产电报机逐渐成为内地市场的主流并组成了国内较为庞大的电报通信网,到1987年,我国已有65个城市开放了用户电报业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为国际业务终端局、以省会城市为骨干的国内、国际用户电报网络体系。
    材料三 2001年8月1日,从那天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取消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此举预示传统电报业务正在淡出百姓的生活,北京电报大楼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而今天,这座著名的电报大楼里的电报业务柜台“蜷缩”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每天打电报的用户也只有几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廷对电报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电报业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简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山东省期末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魏铭洁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通讯手段的革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电报作为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主要考查您对

中国近现代通讯工具的变迁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中国近现代通讯工具的变迁

通讯工具的变迁:


从驿传到邮政:

1、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邮传部,邮政正式脱离海关。
2、民国时期邮政进一步发展。
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了一次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
3、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发展:

自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以来,世界交通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马车和步行,鸦片战争后,中国受西方影响建立了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发展的原因:
①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外国先进交通、通讯工具的引进;
②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与通讯事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后有了更大发展。
(2)影响:
①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私家车的拥有量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迅速增长,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但从负面影响而言,造成了交通堵塞,污染了环境,造成了能源危机,还带来噪音等。


发现相似题
与“通讯手段的革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