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物理

首页
  • 实验题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1)质量相等的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材料与长度均相同的金属丝,已知甲电阻比较小,则两根金属丝中横截面积较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
    (2)实验中,小明和小丽发现        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较快.这表明:在      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          ,产生的热量越多。
    (3)小明提议利用该装置改做“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的实验,则他们应将其中一烧瓶中的煤油换成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水,并使甲、乙两烧瓶中金属丝的电阻的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水和煤油吸热升温,这是通过做功来改变液体内能的。此时通过观察          (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长短”) 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4)为了使看到的现象更明显,小红把实验装置作了一些改动:在相同的烧瓶A、B中装满煤油,用细玻璃管代替温度计做实验,当煤油温度上升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下列实验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A.将不同的电阻丝分别接到同一电路中,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B.将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
    C.让不同的纸团从相同高度同时下落,通过落地的先后判断运动的快慢
    D.将小铁屑均匀洒在磁体周围,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来认识磁场的分布情况.

    本题信息:物理实验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1)质量相等的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材料与长度均相同的金属丝,已知甲电阻比较小,...” 主要考查您对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
1、定义: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影响因素:
与通电的时间、电流、电阻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3、公式:
Q=I2Rt(普遍适用)
Q=W=UIT(只适用于电热器)
式中:I—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安培(A); R——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 t——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单位是秒(S);Q——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单位是焦(J)。

电流的化学效应:
1、定义:电流通过导电的液体会使液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电流的这种效果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
2、原理:主要是电流中的带电粒子(电子或离子)参与而使得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往往是这个物质得到了电子,那个物质失去了电子而产生了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而电流的作用使得某些原来需要更加苛刻的条件才发生的反应发生了,并使某些反应过程可逆了(比如说电镀、电极化)。


发现相似题
与“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