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     ]

    A.美英法
    B.英法俄
    C.英法德
    D.美法德
    本题信息:2012年北京期中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苑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美英法B.英法俄C.英法德D.美...” 主要考查您对

伟大合作(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恩格斯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伟大合作(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 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恩格斯

伟大合作:

(1)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严重,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由于对工人运动关注和共同的人生理想追求,1844年,恩格斯到巴黎会见了马克思,这次会见后马克思与恩格斯开始了伟大合作,开始了他们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共同奋斗的光辉历程。
首先二人合写了《神圣家族》,批判了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高度评价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845年又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书中他们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发展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科学。同时,他们把唯物主义延伸到实践领域,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原理,说明他们已经把唯物主义运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是马克思最伟大的两个发现,这两个伟大发现最终揭开了资本主义的秘密,从而使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确立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出现做了思想准备。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十分注意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并为创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建党做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1846年,他们一同参加了“正义者同盟”,由于他们的工作,“同盟”的成员同意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并对同盟进行了改组。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改组大会,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无产主义国际组织,也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
1847年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委托拟定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和目标。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从此无产阶级找到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3)为了工人阶级的解放,共同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首先在物质上给革命巨大支持;
其次亲自回德参加革命斗争;
再次创办“民主派机关报”──《新莱茵报》,在理论上指导各国人民斗争。
1849年,革命失败后《新莱茵报》被迫停刊,但是他们继续为“工人阶级的解放”而工作,认真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教训,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和实践活动:

(1)主要理论贡献: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主要革命实践活动:
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同盟拟定纲领,即《共产党宣言》;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办《新莱茵报》,宣传民主革命纲领;
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支持、帮助巴黎公社革命。


人物简介: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VonEngels,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且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众望所归的领袖。


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1)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扩展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大陆。恩格斯根据形势的变化,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从本国的条件出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地解决本国革命的方针和策略。他说:“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指导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第二国际成立。恩格斯对第二国际的活动和发展给予密切关注和指导,并且同国际中的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坚决斗争,从而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
(2)理论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恩格斯在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同时,还在各个思想领域内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这些发展主要表现在:
1884年出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
1886年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划时代意义,对唯物主义哲学及唯物史观作了深刻的发挥;
1894年在《德国农民问题》中指出,在农民占多数的国家里“为了夺取政权,这个政党应当首先从城市跑到农村,成为农村中的力量”;
在再版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著作中,恩格斯对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做了深入探讨和概括:如垄断组织的出现、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和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恩格斯与时俱进地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 
(3)恩格斯逝世:
1895年恩格斯逝世,他把一生的智慧和精力献给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以伟大的人格和学术被世人世代铭记和颂扬。


克思逝世后,恩格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工作:

在理论和思想上指导各国工人运动;指导和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

恩格斯主要作品:

《反杜林论》:集中当时多门科学的重要成果,批驳了杜林的理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哲学问题作出经典概括,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科学标准。  
《自然辩证法》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用唯物史观阐明了国家的实质和其消亡的必然性,成为历史哲学研究的主要作品。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国际领袖: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或再版)马克思遗著、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和理论家的重任。  
1885年7月,恩格斯在晚年承担了整理、出版马克思未完成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手稿的巨大工作,《资本论》第二卷出版。  
1887年1月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他还再版了马克思的其他著作以及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沃尔弗、格奥尔格·维尔特等人的作品,并筹备出版马克思全集。  
1888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阐释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即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在他的关怀和指导下,第二国际联合各国工人政党,开展了反对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义倾向的斗争。  
1893年8月,恩格斯在欧洲大陆旅行期间出席了正在苏黎世召开的第二国际的第三次代表大会。这是恩格斯唯一的一次参加第二国际的代表大会。他在大会闭幕词中希望各国无产阶级在反对共同的敌人、争取解放的斗争中恩格斯加强团结、互相学习,遵守共同的革命原则,同时各国无产阶级应该以“独立自主的形式组织起来”,坚持“自由联合”和“自愿联系”的原则。他在其他文章和信件中,强调各国社会主义政党之间建立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关系,由各国党和无产阶级因地制宜地决定本国的革命策略,反对任何一个党代表欧洲无产阶级讲话,不承认哪个党享有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长子权",反对任何一个党的领导人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者发号施令。1894年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工人党在农民问题上的立场,写了《法德农民问题》,批评他们迁就农民小私有倾向的路线。  
1894年12月,《资本论》第三卷出版。


发现相似题
与“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