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下图为“京津唐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新建工业区的工业集聚有利于企业共用_______,相互协作和技术创新,降低_______,集中处理废弃物等。
    (3)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请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提出解决该地工业用水紧张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云南省期中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下图为“京津唐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主要有...” 主要考查您对

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新工业区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 新工业区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
不同的工业部门、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区位因素是不一样的,同一因素也会发生变化。
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工业区位选择:

我们可以从区位选择的主体、需要考虑的因素、要达到的目的、需要遵循的原则等方面认识这一问题。

项目 内容
区位的含义 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里;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区位选择的主体 企业和政府
考虑的因素 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
遵循的原则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从经济效益看,选择优势条件明显、生产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高的区位;
根据主导因素确定工厂区位

工业区位因素与影响:

1、自然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另外,还有信息、技术等因素影响。

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因此,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如下表所示: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性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原因如下所示:

区位变化 变化的原因
对原料地的依赖减弱 ①工业原料的范围扩大;
②原料替代品增多;
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对动力基地的依赖减弱 ①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②核电技术的发展
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降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 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发展
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达性的影响增强 ①原料的运人、产品的运出都离不开运输;
②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对运输的时效性要求提高
环境标准成为重要区位因素 人类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注:
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如宝钢。
交通运输仍对工业布局很大吸引力,但在发达国家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已不再成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国沿江沿海。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突出。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对环境的要求不一样,排放的废弃物也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应根据工业部门的环境要求特点和环境污染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

3、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工业联系:

有工业生产就有工业联系,工业联系是工业杜会化、专业化的必然结果。
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业联系见下表:

工业联系 表现 举例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纺织厂和印染厂之间的工业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①概念:工业集聚是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聚集起来形成集聚的现象。
②意义: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③形式:工业集聚的形式多样,原因、结果也不相同,但主要表现为传统工业的集聚和新工业的集聚。

集聚形式
传统工业的集聚 新工业的集聚
集聚原因 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在生产上有投人一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 在新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因要获得规模效益而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
集聚结果 形成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即传统工业区) 形成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地域(即新工业区)
工业部门和工业地域
钢铁工业集聚形成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学工业集聚形成石油化工区 电子工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区,如美国“硅谷”、日本“硅岛”、德国的慕尼黑、英国的苏格兰等地
工业集聚作用: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规模效益。

工业集聚地域形成类型及性质分类: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形成:

①形成类型: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工业地域的形成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二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②发展类型:
不同的工业部门,因其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需求不同,以及自身的工业生产特点,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发展条件 钢铁工业、石化工业、机械工业等生产过程复杂,其内部的工业联系比较复杂,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发育程度高 主要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这样形成的工业地城,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发育程度低
发展
特点
面积大,往往由于工业地域的扩展而形成工业城市 面积小,发育程度低,发展潜力小
举例 钢铁城、汽车城 面粉厂、钱点厂、糖果厂

新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同时,发达国家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相对于传统工业区而育,人们把这些工业地域称为新工业区。


新工业区发展概况:

①发展特点:
时间新:大多是新技术革命开始后形成的。
地区新:一般形成于乡村地区,没有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尤其是既不接近原料产地,也不接近消费市场。
组织形式新:企业规模小,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
②发展类型:
新工业区有多种类型,其中两种形式最典型:一是新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城,例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该区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将众多中小型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发展起来的新工业区,如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这些地区基本上没有传统工业,逐步发展成为以电子、宁航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地城。
③主要分布地区:
世界主要的新工业区有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以及英国的苏格兰地区、日本的九州岛等地区。
案例——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1)分布及发展条件:
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从20世纪 50年代开始,利用当地及国内外有利条件,迅速发展成为新工业区。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除了廉价劳动力、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和交通运输方便是当地的优势条件之外,主要是抓住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得益于当时国际和国内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环境,如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促使厂家经营消耗能源、消耗原材料少的产品的生产;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高度开放的经济政策,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都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意大利新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包括亚平宁半岛北部、波河下游平原以东北部靠近斯洛文尼亚的地 区。
(2)主要特点: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雇员一般在250人以下。
②以轻工业为主,生产成本低廉、工艺考究、质地优良、款式新颖的轻工业产品。
③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④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仅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
⑤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3)发展模式:
意大利的新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在意大利,工业小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这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4)萨斯索罗瓷砖工业小区:
20世纪80年代中期,萨斯索罗地区逐渐形成以瓷砖生产为骨干企业的工业小区。萨斯索罗及周围集聚了很多相关企业和服务性机构,建立起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瓷砖企业的集中创造了激烈的竞争环境,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迅速扩散,并造就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美国“硅谷”
(1)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技术工业通常有以下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②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美国“硅谷”在世界电子工业中的地位:
美国“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既是美国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三次电子工业技术的创新:20世 纪70年代的半导体、80年代的个人电脑、90年代的互联网,都发生在“硅谷”。微电子工业是高技术工业的核心,“硅谷”创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推动了全世界电子工业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3)刺激“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
发现相似题
与“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