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政区简图,回答问题。

    (1)A所在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
    (2)B所在省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________。
    (3)C所在省的邻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所在的自治区主要的畜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
    (5)E所在省的主要地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F所在的省有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的_________盆地。
    本题信息:2012年山东省期中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立中(初中地理)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我国政区简图,回答问题。(1)A所在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2)B所在省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________。(3)C所在省的邻国是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四川省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湖南省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四川省
  • 辽宁省
  • 内蒙古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陕西省
  • 湖南省
四川省: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东经97°21'-108°31',北纬26°03'-34°19',面积为48.5万平方千米。地处长江上游,山地和高原占78.82%。川西为高原,其余为四川盆地。气候各地有明显差异,川西高原的气候垂直分布现象明显,"十里不同天",1月平均气温-9.3°C,7月为11-17°C,年均降水量500-700毫米,四川盆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1月平均气温3-8°C,7月25-29°C,年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主要有汉、彝、藏、苗、回等民族。农业发达,素称"天府之国",水稻产量居全国首位。
四川省主要地理信息:
1.地形特征:四周高,中间低,呈盆地地形。
2.地形分布:盆地内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盆地西侧是横断山区,盆地东侧是巫山山脉,北部是大巴山,南部是云贵高原。
3.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4.主要河流:长江干流,长江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沱江。
5.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土壤肥沃,富含磷、钾等营养元素
6.成都平原是四川主要的农业分布区,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之誉。
7.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主要铁路干线有:成渝线、宝成——成昆线。

四川的旅游文化资源:
1.旅游资源:山水名胜、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兼备。峨眉山、青城山、九寨沟黄龙、兴文石林等都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都江堰、剑门蜀道则是人工改造自然的辉煌成果。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东面凌云山西壁),是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王建墓、刘备墓与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都与著名历史人物有密切关系。自贡是"恐龙窝",为恐龙化石集中产地。卧龙自然保护区因大熊猫而为世界注目。成都青羊宫花会、凉山彝族火把节、川西北藏族转山会等,都是民俗旅游的重点。
2.地方文艺:川剧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浅显易懂,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等,有强烈艺术效果。
3.饮食文化:川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用料广泛,味多而深浓,以麻辣味为特色。
四川地形图:


美丽的九寨沟:

人间仙境——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九寨沟有五花海、五彩池、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风景绝佳,五彩缤纷,有“童话世界”之誉;并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贵动物。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九寨沟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尽融于瀑、河、滩、缀成一串串宛若从天而降的珍珠;篝火、烤羊、锅庄和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展现出藏羌人热情强悍的民族风情。九寨沟是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情被称为“五绝”。因其独有的原始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人间仙境”。
辽宁省:
辽宁省简称辽,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辽河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辽宁省东北方向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渤海和黄海。

辽中南工业区: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和重工业基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渤海湾北环和黄海的西北岸,海岸线长2100公里。它包括了除朝阳市、阜新市区及阜新县以外的辽宁省域,面积118501公里,人口约3500万。

 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主要特点:
1.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辽中南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是能源与水资源的不足。


辽宁省主要地理信息:
1.辽宁省地势北高南低,从大陆向海洋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于东西两侧,向中部平原倾斜。地貌划分为三大区。东部的山地丘陵区。此为长白山脉向西南之延伸部分。西部山地丘陵区。中部平原。由辽河及其30余条支流冲积而成,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25%。
2.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东湿西干。
3.辽宁省森林资源丰富,占全省面积的38%,铁矿、石油、资源在全国前列。
4.辽宁省海上资源丰富,水产品种繁多,共3大类520余种。
5.辽宁省平原广袤,海岸线长,是我国农林渔业大省,在全国的比重均名列前茅。
6.辽宁省拥有我国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发达。
7.辽宁是满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沈阳曾被称作盛京,作为满清王朝的另外一个都城。

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的方法:

1.优化产业机构,引进先进技术;
2.运用南水北调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调整产业结构;
3.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4.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5.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6.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7.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
8.治理环境污染。


辽中南工业基地布局图:


独特的二人转艺术:

北方明珠——大连
大连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0℃,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无霜期6个月。大连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有丰富的中国近代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许多风景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南部沿海风景区、旅顺口风景区、金石滩风景区和冰峪风景区是大连四大名胜风景区。
每年一度的大连国际服装节、烟花爆竹迎春会、赏槐会、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融经济、文化、旅游为一体,享誉海内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大连的新兴产业,2004年接待海外游客52万人次,旅游创汇3.5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170亿元。
100年前,一批对法国文化情有独钟的沙俄工程师揣着巴黎的城建图纸来到这里,希望在这块远东的土地上再造一个“东方巴黎”,由此形成了大连的一大特色——以广场为中心,街道向四面八方辐射。
大连的广场特别多,不大的一块地方,只要有四面辐射的街道,就称之为广场。全城有80多个广场,难怪外地人到大连很容易晕头转向的,搞不清东西南北。大连不仅广场最多,广场文化也同样丰富多彩,绿地、白鸽、雕塑、喷泉自不用说,还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女骑警和圆舞曲。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2.3%,是中国第三大省区。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地理信息:
1.全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2.内蒙古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夏季短促,雨热同期,冬春漫长,干寒多风沙。
3.内蒙古矿物储藏量巨大,是我国发现矿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内蒙古四大露天煤矿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尔露天煤矿。
4.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畜牧业发达,主要品种有三河马、三河牛、鄂尔多斯细毛羊等。
5.内蒙古自治区有49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有400万,占人口总数的17%。
6.内蒙古旅游主要凸显草原特色,比较著名的有那达慕大会、祭敖包等。

草原的重要性
1.草原是生态环境的天然绿色屏障;
2.草原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
3.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宝库;
4.草原生态功能影响全球气候。
如何保护草原生态系统:
1.建立和完善草原保护制度;
2.稳定和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3.实施已垦草原退耕还草;
4.转变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
5.推进草原保护与建设科技进步;
6.增加草原保护与建设投入;
7.强化草原监督管理和监测预警工作;
8.加强对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领导。
内蒙古资源分布图:


那达慕大会盛况: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连接青海省,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
高原气候主要特点:
1.空气稀薄,气压低,空气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
2.日照时间,长气温偏低,温差大;
3.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4.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
我国太阳能资源情况对比:

西藏主要地理信息:
1.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2.西藏境内河流密布,同时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
3.西藏拥有独特的高原气候,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4.西藏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体,其他民族还包括汉族、回族、门巴族等。
5.西藏农业历史悠久,西藏人民利用当地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培育了种类繁多的作物品种。牦牛是西藏一般家庭主要交通工具,被称作“高原之舟”。
6.西藏名胜古迹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等。

宏伟的布达拉宫:


藏族服饰:


“高原之舟”——牦牛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陕西省:
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和长江流域中部,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陕西省地理主要信息:
1.陕西省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2.陕西省气候多样,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
3.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4.陕西省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基础雄厚的工业体系。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医药制造、非金属矿物、纺织服装等是陕西工业的支柱产业。
5.陕西省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同时,陕西还是我国的革命圣地。重要的名胜有华山、兵马俑、延安革命圣地等。

陕西省地形图:


延安宝塔山:

冬暖夏凉的窑洞: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它是建筑在山坡,土原边缘处,常依山向上呈现数级台阶式分布,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视野开阔。下沉式窑洞则是就地挖一个方形地坑,再在内壁挖窑洞,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千多年前,那时人们便开始依黄土凿洞安身。时至今日,窑洞式房屋还广泛分布在黄河中上游的各省、自治区,如陕西、甘肃和宁夏,居住人口达4千多万。
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波,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见图),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我的导师刘加平先生曾经这样评价窑洞建筑: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节能,同时传统的空间又渗透着与自然的和谐,朴素的外观在建筑美学上也是别具匠心。
湖南省:
湖南省因湘江贯穿省境南北,又简称“湘”。属于长江中游地区,因大部分地域处洞庭湖之南而得名“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
湖南省主要地理信息:
1.湖南省处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洞庭湖平原与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汉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其是全国三大平原之一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湖南为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
3.湖南素以“有色金属之乡”著称。有色金属品种多,储量大。
4..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少数民族人口共68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左右,大多聚居在湘西和湘南山区,少数杂居在全省各地。
湖南水力资源分布图:
 

张家界风光:

发现相似题
与“读我国政区简图,回答问题。(1)A所在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特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