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党的思想路线变化深刻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轨迹。三十年前,刚刚经过十年浩劫的中国人民,思想处于严重僵化或半僵化状态,人民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被严重束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极大地解放了全国人民的思想,科学思考与务实创新之门从此被打开。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了又一轮思想解放,鲜明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从而廓清了“姓资姓社”的迷雾,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理念,则进一步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广西自治区月考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颖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党的思想路线变化深刻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轨迹。三十年前,刚刚经过十年浩劫的中国人民,思想处于严重僵化或半僵化状态,人民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被严重束...” 主要考查您对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发现相似题
与“党的思想路线变化深刻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轨迹。三十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