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物理

首页
  • 问答题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坑中原地打滑,司机在路边捡了一些枯草和碎石垫在车轮底下,再让副驾驶员按图甲的方法安装滑轮,副驾驶员用尽全力未能将汽车从泥坑中拉出。后改用图乙的方法就把汽车顺利地从泥坑中拉出。

    (1)司机在车轮底下垫枯草和碎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的副驾驶员对汽车___________做功。(选填“有”或“没有”)
    (3)改用图乙可以把汽车拉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广东省中考真题物理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牛青丹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坑中原地打滑,司机在路边捡了一些枯草和碎石垫在车轮底下,再让副驾驶员按图甲的方法安装滑轮,副驾驶员用尽全力未能将汽车从泥坑中...” 主要考查您对

功的原理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功的原理
  •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的原理:
1.忽略机械自重和摩擦时,使用简单机械所做的功等于不使用机械而直接用手做的功。或者说使用机械不省功。如果直接用手把重为G的物体提升一个高度h,手使用的力就是G,手移动的距离就是h。手做的功是W1=G·h。如图所示,使用动滑轮,手用的力变了G/2(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及摩擦),手移动的距离变了2h。

使用动滑轮时手做的功Gh。可见,W2=W1,即有:使用机械时对物体做的功等于不使用机械时而直接对物体做的功。结论:在不考虑机械的重力和相关的摩擦力时,使用机械不省功——功的原理。

2.功的原理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它是成立在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前提下的。例如,杠杆、滑轮都是不考虑机械自身的重力及工作时的摩擦力,而这些又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应用功的原理进行计算时,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下的计算。

3.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但省力必然费距离,省距离必然费力,即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不变量。例如,动滑轮做功,由于有两根绳子承重,所以可以省一半的力,但绳端却要移动两倍的距离,因此,将功定义为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有时使用机械,即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使做功方便,如改变力的方向。

归纳:
(1)“有利”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使滚动变为滑动。

(2)“有害”摩擦: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少粗糙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使物体接触面稍稍分离。
增大,减小摩擦: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汽车轮胎做上花纹;
(2)增大压力,如骑白行车捏闸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变滚动为滑动,如汽车急刹车时车只滑不滚;
(4)变湿摩擦为干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变光滑;
(2)减小压力;
(3)用滚动代替滑动;
(4)使接触面分离;
(5)变干摩擦为湿摩擦


摩擦力不都是阻力:
     不能把摩擦力只看做是一种阻力,有时可以是动力。例如.放在卡车上的货物,随卡车一起加速运动时,货物受到的静摩擦力是阻碍它和卡车相对滑动,但却是使它能够随卡车一起运动的动力。传送带运送货物时,如图所示,当电动机刚启动时,物体随传送带向右运动:物体就是依靠传送带对它的摩擦力才能运动的,在刚开始加速运动的时间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一旦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与传送带之间就没有了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物体与传送带之间也就没有了摩擦力。这里,传送带也是靠与皮带轮的摩擦转动的。另外人走路、汽车启动都靠摩擦,这时摩擦是有益的。

定义:
在使用过程中,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动” 指轴心的位置在移动而不是转动)
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实质
特点 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提升的高度h与绳子通过的距离s的关系 s=2h

发现相似题
与“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坑中原地打滑,司机在路边捡了一些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