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化学

首页
  • 问答题
    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配料表:氯化钠、碘酸钾(KIO3
    净含量:500g
    碘含量(以I计):20~50mg/Kg
    (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的关系是______.
    A.同种元素B.同种物质C.同种分子D.同种原子
    (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______;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______.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______(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原因是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化学问答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 主要考查您对

相对原子质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
以一种碳一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公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区别 测定出来的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数值非常小,有单位(kg) 相比得出的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数值大于或等于1,有单位(1)
联系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

对概念的理解:
①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最有单位,国际单位为“1”,一般不写也不读。

③相对原子质≈质子数+中子数,只是约等于,可以用于计算。

④碳原子有多种,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是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⑤只是用这种碳原子实际质量的1/12,而不是这种碳原子的质量。
发现相似题
与“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