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学五年级语文

首页
  • 阅读理解与欣赏

    春天,你听我说  


    有一天,你忽然心血来潮:“妈妈,春天是什么颜色?”
    我看着你捏紧画笔的小手,还来不及着色的画纸,笑着说:“春天吗?水晶的颜色。”
    水晶是什么颜色?你困惑地摇着小脑袋,检查着画盒里每一支红黄蓝绿。
    这水晶的颜色嘛!我说,是没有颜色的颜色,也是所有颜色的颜色。不信,你找块水晶仔细端详,尽管樱桃殷红,芭蕉滴翠,终究比不上它的莹透清澈;不信,你再取它,对着阳光,呀,不就是魔法师手中的万花筒?在百花纷呈中,呈现出多彩的面貌!春天,吃彩虹的星星,睡兰叶的露珠儿。
    你怎么会懂!又问:“妈妈,那春天是什么声音?”
    什么声音?我遥望绿纱窗外的嫩空,清透不落痕迹的山光。
    什么声音?降落的声音?日晒的声音?开花的声音?
    什么声音?鞭炮的声音?黄鹂鸟儿的声音?爆米花的声音?
    这回,你自己先有了答案:“是我唱歌的声音,哈哈大笑的声音,哇哇大哭的声音。”
    小子!我鼓掌叫好!
    这就是春天。
    万物肇始,始自生命破天荒的第一声啼哭;轰然雷动,也始自时序第一声春雷;于是,种子抽出新芽,蜜蜂辛勤采蜜,提灯的萤火虫逡巡守护每一张新生的脸庞。
    在一个多云的午日,一声小小的呼唤,你不学自会了笑与歌唱。是为笑而笑的笑,没有音韵的音律。这时窗外的石榴树抿起嘴儿偷偷扭腰肢,路边的小野花也七七八八地挤成一团竖起耳朵追询:“是谁?是谁?那么可爱有趣?”
    是春天,是春天,夏天的蝉儿破例登场,还以为歌唱着“春天”就没有人识破它是“知了”。
    结果你又问:“春天是什么模样儿?”
    春天什么模样?
    长着雀斑的?走路S形的?嘴唇儿软糖似的?还是鼻头又软又嫩?
    “拿面镜子照照吧!”我说。
    在孩童身上,我们呼吸了春天。是春晨第一滴凝露的香气,不着一丝尘埃地推开了成长后逐年积垢的心扉。
    是谁说的?父母对子女的喜悦是隐秘的,他们的忧虑和恐惧也是如此。然而面对每一寸的纯净无邪,他们的希望又有了延续,所有恐惧和忧虑化作片片彩羽,只因世界只有一种颜色最美丽:孩童的羞红;一种声音最美妙:孩童的嬉闹;一种语言最没有心计:孩童的争执。
    这就是春天。
    1.《春天,你听我说》一文中的“你”是指

    [     ]


    A.春天    B.朋友    C.孩子    D.读者
    2.孩子向妈妈提出了哪几个问题?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春天,吃彩虹的星星,睡兰叶的露珠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对“窗外的石榴树”和“路边的小野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同步题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较难 来源:张荷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春天,你听我说 有一天,你忽然心血来潮:“妈妈,春天是什么颜色?”我看着你捏紧画笔的小手,还来不及着色的画纸,笑着说:“春天吗?水晶的颜色。”水晶是什么...” 主要考查您对

理解句子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理解句子
  • 现代文阅读
理解句子:
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理解句子:抓住关键词,联系文章的内容,背景,找到背后的意义。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找到在文章中的指深一度的意思。

理解句子的具体方法: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词乍起来似乎矛盾,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继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激情。

⒊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⒋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
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⒌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如“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
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的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领导好。


现代文阅读:
包括现代诗歌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散文阅读。小学阶段主要以记叙文为主。
记叙文包括:
(1)划分段落
我们所讲的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划分段落常见的方法有:
a、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b、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c、按照空间方位的变换;
d、按照事物的性质;
e、按照所叙述的事件之间的关系;
f、按照重点段。

(2)概括段意
段落大意是对文章的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的概括。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找出重点句法。这些句子多数是总起句、概括句、小结句、过渡句;
b、合并层意,归纳段意;
c、分清主次,抓住主要事件归纳段意;
d、分析中心,归纳段意。

(3)列小标题
列小标题要含义明确、用词简练。
方法有:
a、段意中提炼重点词语做小标题。
b、从文章中摘录词、词组、句子等做小标题。
c、自己概括小标题。

(4)归纳主要内容
一篇文章内容丰富,作者着力表现的、与中心思想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就是主要内容。
常用的方法有:
a、综合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b、抓重点段落,归纳主要内容。
c、用过渡短语归纳主要内容。
d、提出问题(文章主要写什么、写谁、做什么等等),归纳主要内容。
e、分析标题,归纳主要内容。

(5)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
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
常见的概括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有:
a、从文章题目入手。
b、从中心句入手。
c、从文章重点段落入手。
d、从主要内容入手。

阅读步骤及技巧:
阅读题一般做题程序:
阅读题目-----阅读文章-----再认真读题-----揣摩原文-----做好标记-----准确答题。
现代文阅读方法:
整体感知----局部阅读-----整体阅读。
第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只需对文章体裁有一个整体的粗略的了解和把握就可以了。
记叙文: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说明文:作者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
议论文:作者针对什么问题,发表了什么见解和主张。

小学现代文阅读一般技巧:
1、理解题目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
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2、阅读文章
浏览一遍文章,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
(1)整体感知:
文章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什么事(物)?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你是怎么看的?)
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
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
①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
②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
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
①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
②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
③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
(2)理清思路:
叙述的基本要素、作者的情感变化、材料的安排、文章的过渡
3、认真读题
4、再读原文,揣摩语言
第二个阶段的整体阅读,是在认真、深入分析了文章细节的基础上,对文章主题、感情基调、结构特征、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准确把握和总结。
记叙文:
①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或主旨句。
②从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语句入手,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
③从线索入手,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感情脉络,进而领会全文。
④从标题入手,把握文章中心。
⑤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根据事件的发展过程划分;
根据时间先后划分;
根据空间的变化划分;
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
根据感情的发展变化划分。
这次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很快能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阅读与题干相关的语句,截取关键性文字。
揣摩语言:引领文章主旨的词、句(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
使用关联词(如: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
5、准确答题,提炼概括


发现相似题
与“春天,你听我说 有一天,你忽然心血来潮:“妈妈,春天是什么...”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