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化合物:①SO3②Fe(OH)3 ③FeCl2④CuS ⑤H2SiO3⑥NaHCO3其中不可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     ]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
    D.①②③⑤
    本题信息:2011年模拟题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于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化合物:①SO3②Fe(OH)3③FeCl2④CuS ⑤H2SiO3⑥NaHCO3其中不可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A.①②⑤⑥B.③④⑤⑥C.④⑤D.①②③⑤” 主要考查您对

碳酸氢钠

氢氧化铁

亚铁盐(二价铁离子)

三氧化硫

金属硫化物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碳酸氢钠
  • 氢氧化铁
  • 亚铁盐(二价铁离子)
  • 三氧化硫
  • 金属硫化物

碳酸氢钠(NaHCO3):

(1)俗名:小苏打;细小白色晶体,溶解度小于Na2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发酵剂
(2)与H+反应:HCO3-+H+==CO2↑+H2O
(3)与NaOH反应:HCO3-+OH-==CO32-+H2O
(4)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沉淀
(5)与BaCl2和CO2不反应


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碳酸氢钠为白色晶体,或不透明单斜晶系细微结晶。比重2.15g。无臭、味咸,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其水溶液因水解而呈微碱性,常温中性质稳定,受热易分解,在50℃以上迅速分解,在270℃时完全失去二氧化碳,在干燥空气中无变化,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溶解度:7.8g,18℃;16.0g,60℃。

碳酸氢钠的用途:

碳酸氢钠可直接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Na2CO3、NaHCO3的性质比较:

表示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称 苏打 小苏打
物理性质 色态 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 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热稳定性 很稳定 受热分解: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与NaOH反应 不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相互转化 Na2CO3+H2O+CO2=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Na2CO3、NaHCO3的鉴别:

Na2CO3、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的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像的归纳总结:

(1)向Na2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
(2)向NaH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
(3)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3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4)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4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氢氧化铁:

红褐色固体,难溶于水,易与酸反应;加热可分解生成氧化铁。反应方程式如下:
(1)
(2)
(3)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操作步骤: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呈红褐色为止。
离子方程式:Fe3++3H2O=(加热)=Fe(OH)3(胶体)+3H+


铁的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色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与盐酸反应 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
热稳定性 在空气中加热迅速生成Fe3O4 2Fe(OH)3=(加热)=Fe2O3+3H2O
二者的关系    在空气中Fe(OH)2能够非常迅速地被氧化成Fe(OH)3,现象是: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浅绿色溶液,既有氧化性性又具有还原性,主要表现还原性
(1)与氧化剂反应生成三价铁

(2)与碱反应

(3)Fe2+易被氧化,水溶液中易水解。亚铁盐溶液(FeCl2)在保存时加入少量铁屑以防止Fe2+被氧化,滴入少量相应的酸溶液(HCl),防止Fe2+水解。

三氧化硫:

分子式:SO3,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的晶体,熔点为16.8℃,沸点为44.8℃,易升华。
2.化学性质:SO3表现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水反应:,SO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硫酸,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三氧化硫是硫酸的酸酐,又叫硫酐。
(2)与碱反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3.SO3的制法:


金属硫化物:

(1)碱金属硫化物(Li----Cs)全部易溶于水。(硫化铵在低温下0度左右易溶于水,但是在常温下会逐渐分解为氨和硫化氢)
(2)碱土金属硫化物(除了Be)(Mg----Ba)易溶于水,但是同时完全水解为氢氧化物和硫氢化物。
(3)铝,铍,铬的硫化物全部水解为硫化氢气体和氢氧化物沉淀。
(4)FeS,ZnS,MnS,NiS,CoS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
(5)Bi2S3,SnS,SnS2,PbS,CdS,Bi2S5等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只溶于浓盐酸。
(6)CuS,Cu2S,Ag2S不溶于水,稀盐酸,浓盐酸,只溶于浓硝酸。
(7)Hg2S,HgS不溶于水,浓稀盐酸,浓硝酸,只溶于王水。


金属硫化物的溶解性归纳:

1.溶于水的有:等,由于的水解,此类金属硫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2.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的有:FeS、ZnS、MnS等。如:
3.不溶于稀盐酸但溶于浓盐酸的有:Cds、SnS、PbS等。
4.不溶于浓盐酸但溶于硝酸溶液的有:CuS等。
5.仅溶于王水的有:HgS等。
注意:遇水后,都水解,且相互促进,反应方程式为,因而不能与水共存,只能在干态下制取。

硫的价态转化规律:

硫元素的价态比较多,常见的有-2、0、+4、+6 价,它们间的转化关系是:现将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复杂的变化规律归结如下:
1.邻位价态转化规律
(1)是硫元素的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它与氧化剂反应,其价态一般会升至相邻的价态()。
(2)S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即歧化反应),在反应时分别升至和降至与其相邻的价态。如
(3)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与弱氧化剂作用时,被氧化成相邻的高价态;与弱还原剂作用时,被还原成相邻的低价态。如

(4)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遇到还原剂时,其价态一般降至相邻的价态()。如
2.跳位转化规律
 (1)遇到强氧化剂时,价态会发生跳位转化。如

(2)反应条件改变时,硫的价态也会发生跳位转化。如

3.互不换位规律
(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转化为中间价态,不可能互换位置。如
(2)相邻价态的两物质问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之间均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化合物:①SO3②Fe(OH)3③FeCl2④CuS ⑤H2SiO3⑥NaHCO3其中不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