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2009年1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与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广西自治区期中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 主要考查您对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政策调整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政策调整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

早在60年代,日本政府就提出了“过渡到政治大国”的口号。进入80年代后,日本便着手为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创造条件。在经济上,日本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经济大国、贸易大国、金融大国,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提出进行“第三次远航”,要成为政治大国。1982年日本首相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提高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是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这是日本政府首次明确提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1987年日本政府又宣称“我们必须发挥与其国际地位相称的作用,日本不要辜负世界的期望”。
日本政府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政治大国以保护和巩固经济大国的地位。在80年代出现的多元化世界格局中,不失时机地跻身于几个政治大国之列,以提高其自身的国际地位,使之从经济大国发展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开创“以日本为中心的太平洋时代”,使日本成为支配世界的强者之一。为此,日本政府积极调整内政外交,主动参与国际事务,从各个方面不断努力:
1、积极开展“经济外交”,推行全方位的国际化。
日本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提出了“东亚经济圈”的构想,改变过去只与美国发展经济贸易伙伴关系的做法,转而立足亚太,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经济圈。它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和10个东盟国家和地区。日本首先把升级换代下来的产品大量地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又向东盟地区输出资本,促使东亚地区经济圈内产业结构实现连锁调整,形成了日本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四小龙”生产一般技术产品和耐用品,东盟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分工格局,加强了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对日本的依赖关系,使日本与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迅速发展,成为它对外经济合作的主要部分。1991年,日本开发援助总额达110亿美元,超过美国(94亿美元),跃居世界首位。其中60%用于亚洲。
2、转变防务思想,增强军事力量。
从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就积极扩充军事力量。1987年1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废除1976年三木内阁制定的军费开支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限额,使日本军费开支急剧上升,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苏联。日本遵循“质量建军”的原则,发展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海陆空威慑性的防卫力量,成为世界性的军事强国。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突破宪法规定不能向国外派兵的限制,向波斯湾派出3艘扫雷艇,后来又派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防务上,日本正由“专守防卫”向“海外防卫”转变,武器装备质量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日本的常规军事实力有可能超过英国和法国。日本已成功发射多种火箭,拥有制造核武器的钚和技术,这些都是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实力基础。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与联系。
首先,日本十分重视加强美日欧三边关系。日本领导层认为,美日欧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2/3,建立以美日欧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就能保障世界未来的和平和繁荣。
其次,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与东亚和中东的关系。同时,日本以金钱为外交手段,以取得政治效应。
①1985年,日本政府表示要以联合国为中心,维护世界和平。日本一直为联合国维和部队负担10%的费用,支付联合国会费在全部成员国中居第2位。
②为解决第三世界债务危机,日本制定了300亿美元“黑字还流计划”,并为解决中东、朝鲜、柬埔寨、波黑等问题提供资助,从1994年起,日本就公开表示,争取使自己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③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实质,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权益的重新划分,这必然会触动有关方面的既得利益,进而导致严重的斗争。如何正视过去的历史,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如何使美国和亚洲国家相信日本壮大不是养虎遗患。这些比较敏感的重大问题,其中任何一个得不到恰当处理,就会使日本丧失谋求“政治大国”的基本条件。因此,日本要成为真正的“政治大国”,还要走较长的路。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原因:

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井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⑥日奉还提出“贸易立国一出口第一”的口号
2、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史实: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对国际局势影响:

1、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发展;
2、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再次泛起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日本经济崛起的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国家  模式  特点  内容  结果
英国  混合市场经济  ①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  
②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③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①1945—1979年: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模式形成),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国有化和福利制度 
②1979年后撒切尔政府 
法国 计划指导型经济   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  ①扩大国有经济成分 
②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对经济实行计划指导和调节 
③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1990年,法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联邦德国
联邦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  ①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②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①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②实现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③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开 
60年代中期,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
日本  政府主导型经济  政府对经济干预远远大于市场经济  ①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 
③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1987年,日本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战后联邦德国能够创造“经济奇迹”的原因:

1、内部原因: 
①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局势比较稳定; 
③实行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⑤联邦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2、外部原因: 
①美国对联邦德国采取扶持政策;
②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1、内部原因: 
①战后日本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日本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 
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2、外部原因: 
美国的经济扶持,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我国可以从联邦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经济的发展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1、注重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政府注意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调节和指导; 
3、注意完善市场经济的法规和正常秩序; 
4、注意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 
5、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6、注意学习和吸取他国的经验教训等。


发现相似题
与“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