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政治

首页
  • 单选题
    读下图。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的商代的224只小青铜斧,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金属称量货币。回答第1、2题。

    1.从货币角度看,这些小青铜斧的本质是
    [     ]

    A.商品
    B.价格
    C.贵金属
    D.一般等价物
    2.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这种小青铜斧的基本职能包括
    [     ]

    A.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C.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D.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本题信息:2012年北京期中题政治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谢睿(高中政治)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下图。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的商代的224只小青铜斧,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金属称量货币。回答第1、2题。1.从货币角度看,这些小青铜斧的本质是[ ]A.商品B....” 主要考查您对

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一般等价物
  •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 货币的职能

一般等价物含义: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贵金属金银的特点:

贵金属金银能够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是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

早期有牲畜、布帛、贝壳等;后期有贵金属金银、货币。


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比较

货币

普通商品

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产生时间 不同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的产生早于货币
本质不同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
职能不同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只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联系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和货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体现了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两者都是历史范畴。


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

对货币本质的理解是本框的难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
①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理解。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从偶然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最后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的时候,货币就产生了。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和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强调“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货币在本质上就是一般等价物。
②根据货币的含义,通过分析比较货币与普通商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联系和区别来理解。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从货币的作用来理解。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所以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④货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交换在现象上看是物和物的交换,在本质上都是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既然货币是一种商品,所以同样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

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
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相同点:

 二者都是商品,都有价值,都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是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公社之间出现了最初的实物交换。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化为货币。
        货币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等数次转变。
        货币的“祖先”脱胎于一般的商品。某些一般的商品由于其特殊的性能,适合用做交易媒介,于是就摇身一变成了商品家族的新贵——货币。比如贝壳,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它曾经是叱咤风云的“钱”。除了贝壳,还有龟壳、布帛、可可豆、鲸鱼牙,甚至玉米等,都曾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时代充当过货币。后来,取代实物货币的是金属,比如金、银、铜、铁等,它们都曾长时间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金属货币之后诞生了纸币,也就是所谓的信用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中国最古老的金属货币是铜铸币。一是“布”,是铲形农具的缩影。二是“刀”,是刀的缩影。三是铜贝,是在南方楚国流通,通常称之为“蚁鼻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央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信用货币以纸币为主要表现形式。中国在10世纪末的北宋年间,已有大量用纸印制的货币——“交子”成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的流通和支付手段。元代则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纸钞流通的制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忽必烈在位时发行的“中统元宝钞”。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出现于流通中的一种用纸印刷的货币。最初,一般商业银行都可以发行银行券,发行银行券的银行保证随时可按面额兑付金币、银币。到了19世纪,在工业化国家中,纸币的发行权逐渐集中于中央银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银行券广泛流通的同时,事实上贵金属铸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减少,表现出纸制钞票的流通终将取代铸币流通的趋势。
        最近几十年,一些新的货币形式正在出现,比如现在流行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无形无影,它依托金融电子化网络,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的形式实现货币流通和支付的功能。银行卡就是我们常见的电子货币载体之一,电子货币的产生是货币史上的一次飞跃。现在,电子货币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生活中,它在完成交易支付时比纸币更加便利和快捷。使用电子货币,可以存款取款;可以代替现金实现转账支付,直接用于消费结算;也可以向银行办理消费信贷。此外,与纸币相比,电子货币更不易被伪造,使用起来更加安全、便利。


货币职能的含义:

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从产生时就具有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的其他职能包括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比较:

①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这时货币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支付手段: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赎够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③世界货币: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它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比较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含义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原因 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与一切商品交换
表现形式 观念上的货币 现实上的货币
其他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判断货币的常用职能:  

①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语。
②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等词语。
③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语。
④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利息”、“税款”、“工资”等词语。



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的: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的“基本”是指这两个职能从货币产生时就存在,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
①价值尺度:
A、价值尺度含义。价值尺度主要是以货币为尺度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的大小。在这里,“一切”体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B、可以充当价值尺度的原因。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是商品,因此它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C、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时,就叫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一般与价值成正比。
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功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是现实的货币。
②理解流通手段:
A、从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发展历史理解:商品流通的含义。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简单的物与物的交换,即商品——商品。货币出现后,交换就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商品流通,商品的交换过程变成: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成为交换的媒介。商品交换包括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
B、流通手段的含义。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也称购买手段。明确商品流通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的含义,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含义不同: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侧重点不同: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流通手段从货币职能的角度上讲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C、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是观念的货币。这一点与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正好相反。

理解货币的其他三个职能:

①贮藏手段。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所以人们可以把它当成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货币当成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就是货币的贮藏手段的职能。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是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
③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图。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的商代的224只小青铜斧,是我国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