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主要考查您对

梁启超《变法通议》

《新青年》的诞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梁启超《变法通议》
  • 《新青年》的诞生

《变法通议》主要内容:

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只有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变法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度的弊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本书是近代中国最为系统全面的向国民宣扬维新变法主张的著作,从理论上深入阐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及其保种、保国、保教的作用,成为晚清政坛上名声最大的宣传著作,是维新变法时期宣传改良思想的最高旗帜。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新会县茶坑村人,祖父和父亲都是封建文人,出身于和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地主家庭,15岁时,受业于阮元在广州创办的学海堂,17岁考中举人。
1890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开始看到《瀛环志略》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1891年,他就学于康有为,接受维新思想的影响。
1895年,他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
1896年,他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第二年,他到湖南,担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在他和谭嗣同的努力下,湖南的变法运动迅速开展。
1898年入京,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后,他逃往日本,主编《清议报》,后又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但是他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
1907年,他在东京成立政闻社。辛亥革命以后,他回国,纠集立宪派、保皇党徒组成进步党,拥护袁世凯,并出任袁政府司法总长。
1916年,他与蔡锷联合反袁。8月,他组织宪法研究会,依附于段祺瑞,出任段政府财政总长。
1920年,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鼓吹孔孟之道。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他的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新青年》的诞生:

1、背景:
①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②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2、兴起:
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③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大。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