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改错题
    (10分)老图片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也促使人们更多的反思。阅读下列有关历史事件的图片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煦车厢图片

    (1)世界上第一列火车是谁发明的,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扬眉吐气,接受投降福煦车厢本是协约国总司令福煦的活动指挥部,1918年11月11日法国时间凌晨5时,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11时,各战胜国鸣放礼炮101响,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次大战后,福煦车厢被放入了博物馆。《凡尔赛和约》规定: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福煦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2)阿尔萨斯和洛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分)福煦的预言对吗,二战全面爆发是在何时?(2分)
    材料三:冤冤相报,误被炸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以闪电战迅速攻占了西欧一系列国家,法国也未能幸免。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法国政府中的投降派占了上风。6月21~22日,法德举行停战谈判。根据德方的指定,谈判地点就设在一次大战德国战败后于1918年11月11日签订停战协定的同一地点的同一车厢内。6月22日下午6时50分,法国代表进入1918年德国签订停战协定的那节车厢,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德国人欢呼着喊:“我们报仇了!”此后,福煦车厢作为战利品,被德军运到柏林。后来在美英盟军轰炸柏林的时候,这辆车(无意)被炸毁了(另一说,希特勒为了免于德国战败时再一次丢脸,下令炸毁了福煦车厢)。
    (3)法国败降,自食其果。为什么这样说?(1分)
    材料四:化解积怨,走向联合
    二战结束,欧洲一片狼籍,繁华的城市已变成废墟,西有美国,东有苏联,欧洲人想走自己的路,于是,法国外长舒曼向德国人伸出友谊之手,提倡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德国人也想重建家园,多数西欧国家也支持这个建议,于是,西欧国家经济往来加深,约1952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后来发展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再后来发展成现在的“欧盟”。 法国外长舒曼的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两国的经济贸易与技术合作如此密切,这样的两个国家发生战争将是难以想象的。”可见经济在政治领域中的重要性。
    (4)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什么组织,欧盟的地位如何?(2分)
    (5)从欧洲发展历程来看,你有何认识?(2分)

    本题信息:历史改错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10分)老图片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也促使人们更多的反思。阅读下列有关历史事件的图片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福煦车厢图片(1)世界上第一...” 主要考查您对

珍妮机

瓦特与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珍妮机
  • 瓦特与蒸汽机
  • 第一次工业革命
珍妮纺纱机:
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它的发明是棉纺织业中第一项有深远影响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但它的缺点是纺出的纱比较细,而且易断。
工业革命最早发迹于纺织业的原因:
1.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
2.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为满足市场的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珍妮纺纱机:


工业革命纺织业的生产工具变革:
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
1768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9年,阿柯莱特发明卷轴纺纱机;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走锭纺纱机(骡机);
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



瓦特:
詹姆斯·瓦特(1736-1819)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这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功率的单位称为瓦特,常用符号“W ”表示。瓦特是国际单位制中间的功率和辐射通量的计量单位,常用符号“W ”表示。

蒸汽机:

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在他之前,早就出现了蒸汽机,即纽科门蒸汽机,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瓦特运用科学理论,逐渐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毛病所在。从1765年到1790年,他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机的3倍多,最终发明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蒸汽机的发明产生的影响:
1.极大的促进了工业生产发展,大工业生产;
2.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瓦特设计的改良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发源于英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取代人工生产,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技术革命。由于以蒸汽机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蒸汽时代”。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特点:
1.英国生产力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3.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

工业革命爆发的前提:
1.市场: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扩大了海外殖民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2.资本:海外掠夺及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
3.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组织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4.技术:工场手工业技术的积累;
5.社会环境: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国内社会状况稳定;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的原因:
1.工业革命提供的物质资料;
2.伴随着工业革命兴起的交通具提供纽带;
3.世界殖民体系提供保障。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以自由主义为原则,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规定在国际贸易中给与他国最惠国的待遇,逐步取消关税保护。通过基本准则的确立,使国际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成熟。


英国工业革命进程及重要成就: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2.经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思想文化: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
发现相似题
与“(10分)老图片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也促使人们更多的反思。阅...”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