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生物

首页
  • 单选题
    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下列关于艾滋病病原体、传播途径及其危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病原体是HIV病毒,可通过与病毒携带者握手、共用餐具和被褥等方式感染
    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营寄生生活的无细胞结构、无独立代谢能力的微生物
    C.它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B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D.人体由于对艾滋病病原体无免疫力,所以很容易被感染而发病,并最终死亡
    本题信息:2009年河北省期末题生物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姚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下列关于艾滋病病原体、传播途径及其危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原体是HIV病毒,可通过与病毒携带者握手、共用餐具和被褥等...” 主要考查您对

免疫疾病

传染病及其预防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免疫疾病
  • 传染病及其预防
免疫疾病:

 1、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免疫失调弓起的疾病
功能 防御 自我稳定 免疫监视
功能正常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 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功能过高 出现过敏反应。例如:对药物、食物、花粉的过敏 出现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出现排斥反应。如:器官移植
功能过低 免疫缺陷综合症。例如:艾滋病 \\ 肿瘤形成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
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
b、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c、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区别:

比较内容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激发因素 过敏原 抗原
反应时机 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知识点拨:

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
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这种病毒能特异性侵入 T细胞,并在T细胞内繁殖,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最终使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知识拓展:

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分析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4.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相关曲线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可以用下图表示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概念:由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和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肝炎、蛔虫等。
4、传染病流行具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传播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发现相似题
与“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下列关于艾滋病病原体、传播途...”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