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生物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研究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D.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布现象与食物种类有关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生物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马娟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研究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C.在群落...” 主要考查您对

群落的结构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群落的演替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群落的结构
  •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结构:

1.群落结构形成原因及意义
(1)原因: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
例①森林的垂直结构
    ②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垂直分布也是很明显的
(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
意义: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易错点拨:

1、森林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光照有关;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食物有关。
2、水生动物的分层与阳党、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有关。
3、高山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温度有关。


知识拓展:

1、时间结构: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群落物种组成的昼夜变化是明显的。白天在开阔地有各种蝶类、蜂类和蝇类活动,而一到夜晚,便只能看到夜蛾类和螟蛾类昆虫了。群落的季节变化也很明显。群落的季节性也决定于植物与传粉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多样的昆虫,等等。大多数土壤动物实在太小了,所以我们很少注意它们。然而,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笑,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虫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制定相应的计划表填入即可。
4、实施计划:
(1)准备:制作取样器。可选择直径为5cm的硬质金属饮料罐,在高度为5cm处剪断。这样的取样器容积约为100mL。
(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同罐子一起挖出。将罐子中的土壤倒入塑料袋中。注意: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

(3)采集小动物:在去底花盆中放一个金属网,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置在金属网上。为了使空气流通,土壤与花盆壁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然后,将花盆放置在诱虫器上,打开电灯。也可以采取以下简易采集法: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要注意防止小动物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以用抱着纱布的镊子取出来,体型较小的则可以用吸虫器采集。

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4)观察和分类:可借助有关的动物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用镊子或吸管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应一边观察一边做好记录。

如果还是无法知道小动物的名称,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说明:观察时最好用实体镜。如用普通显微镜,可在4倍的物镜和5倍的目镜下进行观察。
(5)统计和分析:请根据介绍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5、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群落的演替:

1、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原因: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类型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基质与环境条件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森林阶段 杂草阶段→灌木阶段阶段→森林阶段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知识点拨:

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等生产活动,使群落向不良方向演替,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
(2)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等生产活动,使群落演替向良性方向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原因及策略
(1)原因:为扩大耕地面积,不惜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2)目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知识拓展:

1、群落演替的结果
演替方向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
能量 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结构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森林中仍会有灌木、草本、苔藓等。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研究不同土壤中小动物...”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