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目前情况,中国是不适宜于有一个像美利坚共和国那样完全不同的、新形式的政府的。中国人民的气质和环境将需要至少30年的变异和同化,才能使他们适合于建立共和国……今之中国,已成所谓共和,然而隆古教化,所谓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贞,国人以信诸成训,岂遂可以违反,而有他道之从?
    ——《严复集》
    材料二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举行的国会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的现象。这本是民主政治中极为正常的现象,然而在当时却遭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抨击,冯国璋等人通电声称:“只知有国,不知有党。只问乱不乱,不问党不党。”除了粱启超等极少数人外,绝大多数人将政党竞选视为“朋党之争”,完全无视其民主意义。在正式宪法起草以前和起草期间,不少人都反对任命总理和国务员须由国会认可,认为《临时约法》规定的任命总理同意权是同盟会对袁世凯的防范政策,并非共和政治所必需。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共和国”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推进之间的关系。(4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按照目前情况,中国是不适宜于有一个像美利坚共和国那样完全不同的、新形式的政府的。...” 主要考查您对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
(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
(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发现相似题
与“(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