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②《资本论》③《四月提纲》④《人民宪章》

    [     ]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本题信息:2011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①《共产党宣言》②《资本论》③《四月提纲》④《人民宪章》[ ]A.③①②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 主要考查您对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全俄工人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的斗争

《资本论》与晚年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 全俄工人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的斗争
  • 《资本论》与晚年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而且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思想条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
(4)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参与并总结工人运动经验。
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1)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2)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发表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苏维埃政权含义:

苏维埃一词是俄文“Советский”的汉语音译,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苏维埃制度是苏联的政治基础,是俄国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方面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 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商业方面 取消商品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方面 实行配给制,强制劳动; 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主要认识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从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的严峻形势:
1、国内形势严峻:
(1)武装叛乱: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发动叛乱;
(2)经济十分困难;
2、国外武装干涉:
(1)主要国家:英、法、美、日;
(2)主要原因:
①不满苏俄单独与德国媾和;
②敌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
③惧怕苏维埃政权会威胁到本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根本原因)
(3)基本认识: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

苏俄巩固政权的措施:
1、政治方面:
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建立新的苏维埃国家制度;
(1)表现:
①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
②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2)作用:
彻底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初步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
2、经济方面:
(1)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项目 基本概况 备注
内容 ①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最能说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
②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实行土地国有;
作用 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苏维埃政府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外交方面:
(1)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①目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巩固苏维埃政府;
②时间:1918年3月;
③作用:使苏俄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巩固了新生政权;(最具灵活的策略性)
(2)成立共产国际,领导各国共产党的斗争;
4、军事方面: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

苏联的成立: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①时间:1922年底;
②内容:通过《苏联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
③认识:宣告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最初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3)苏联第一部宪法:
①生效时间:1924年初;
②国家性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普选权含义:

普选权是选举权的延伸,就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无论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社会状况,都有参政选举的权利。19世纪中期,英国有以男性普选权为主要诉求的宪章运动,提倡无论男性的种族、阶级都有参政选举的权利。19世纪的民主运动自由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尤其在北欧,使用了口号“均等共有选举权”。普选权运动包括社会、经济和政治运动,目标在于把选举权扩展到所有种族。但对于女性普选权或投票权、选举权等等则要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才被重视。


英国宪章运动:

1. 背景: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权长期被大地主和金融资产阶级把持,能够享受民主权利的人十分有限;      
(2)选举中操纵选举、贿买选民司空见惯; 
(3)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深入,工业资产阶级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获得权利; 
(4)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开展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2、过程:

时间      签字 人数  结果
第一次请愿运动 1839年  125万  被镇压
第二次请愿运动  1842年  330万  被镇压  
第三次请愿运动  1848年  190万 夭折
3、结果:19世纪50年代结束。
从表面上看,宪章运动经过20多年轰轰烈烈的斗争,却一无成果,运动因此是失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放在历史长河中看,《人民宪章》六条要求中有五条后来逐一实现,而第六条,即每年举行一次议会选举,其实是不现实的。因此也永远不可能实现。可以说,宪章运动的原则已经胜利了,尽管宪章运动自身并没有达到目的。

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在实际上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并对议会和国王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杜绝了回复到君主专制时代的可能。但是,这些法令并没有造成政治制度的任何重大变动,在此后的100年间,英国政权基本上仍为土地贵族和金融资产阶级所把持,而真正能够享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人十分有限。
19世纪20~30年代,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深入,英国的商业和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起来,他们要求取得相应政治的统治地位。1832年他们利用全国工人、农民运动高涨的形势,迫使英国议会通过了1832年改革法案,法案规定降低选举资格,增加了新兴大城市的代表名额,这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会。他们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登上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运动中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结果一无所得,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于是工人阶级决定掀起一场争取普选权的运动。

《人民宪章》: 

1834年,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规定如果要救济,必须进入济贫院,这实际上剥夺了失业者和贫民得到社会救济的权利。因为,在济贫院里,必须接受监狱般的纪律,从事繁重的非生产性的劳动,家庭必须拆散,生活极为艰苦。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迫使失业工人贱价就业。工人们感到这是工人在议会没有发言权的结果,因此他们认为不取得选举权,就不能改善自己的境遇。他们展开了要求新的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要求按照民主原则改革议会的下院。当时,工人的要求写在《人民宪章》上,这一运动遂以“宪章运动”的名称载入史册。1836年7月,伦敦工人组织“伦敦工人协会”草拟了一份“人民宪章”,以议会法案的形式提出来。它要求:
(1)成年男子享有普遍选举权;
(2)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3)议会议员取得薪金;
(4)选举采取秘密投票方式;
(5)设立平等选区,保证平等的代表权;
(6)废除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宣传由伦敦开始,迅速遍及全英国。 
《人民宪章》颁布以后各地举行盛大的群众大会,到会的人常常数以万计。1839年,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7月间,一份有125万人签名的要求实施《人民宪章》的请愿书提交议会,遭到拒绝。许多地区爆发了罢工和起义,但遭到了镇压。1840年7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它的宗旨是“实现下院的彻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实地代表联合王国的全体人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协会在全国各地设有几百个分会,入会者须交纳会费。它是近代第一个工人政党的萌芽。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二次高潮。宪章派向议会送交了第二次请愿书,在上面签名的有三百万人。这一次,除了要求实行《人民宪章》以外,还要求实行十小时工作日制,保障工人不受资本家的迫害,实现合理的工资等。后来,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又出现了一次高潮,第三次全国请愿书进一步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国会拒绝接受请愿书。接着,政府下令解散全国宪章派协会。由于英国政府的镇压和宪章派领导人屈服,这次游行示威随之失败。随后宪章运动就消沉了。19世纪50年代末,宪章运动结束。 
1848年示威游行失败后,宪章派内部发生分化,有些人认为工人阶级在当时的英国还不足以单独充当社会的推动力量,它应该与资产阶级合作。也有一些宪章派人士坚持工人阶级的组织应有自己的独立性,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力图把宪章运动复兴起来,但未能成功。从1848年到1858年的宪章运动,是宪章运动走向衰落的阶段。不过,从思想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比前几个阶段的发展水平更高。而且,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它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基本介绍: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资本主义却从《资本论》中汲取营养,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在自身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认识到了经济过程的动态性,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而且发展了关于经济活动的封闭理论。他同时还是第一个将经济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学家,而《资本论》就是他这种创举的体现。  
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正如列宁所说:“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都应用于一门科学”。马克思使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和克服的过程,从而透彻详尽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资本论》中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本论》的方法不亚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发现。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曾发现有机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著述的伟大的科学巨著,是人类历史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对国际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总结。它的出版,宣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末日,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资本论》与晚年:

1、《资本论》的出版
(1)概况:
马克思把一生的大部分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1842年开始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唯物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的经济分析,克服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缺陷,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一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先后写了《贫困的哲学》、《雇佣劳动与资本》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著作。在这些理论著作的基础上,马克思于1861年开始写作《资本论》。1867年秋,《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第二、三卷在其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后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
(2)内容:
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从而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资本论》的出版具有划时代性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3)意义: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
2、马克思逝世
由于艰苦的生活和过度的劳累,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恩格斯悲痛地说:“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马克思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社会主义运动,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全世界人民斗争的行动指南,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
3、对马克思的评价:
(1)伟大的一声,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
(2)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发现相似题
与“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