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物理

首页
  • 问答题
    (1)一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用×10挡测量某电阻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______挡.如果换挡后立即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那么缺少的步骤是:______,若补上该步骤后测量,表盘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Ω.

    (2)有一根细而均匀的导电材料样品,截面为同心圆环,如图(1)所示,此样品长L约为3cm,电阻约为100Ω,已知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为ρ,因该样品的内径太小,无法直接测量.现提供以下实验器材:

    A.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
    B.螺旋测微器
    C.电流表A1(量程50mA,内阻的准确值r1为100Ω)
    D.电流表A2(量程100mA,内阻r2大约为40Ω)
    E.滑动变阻器R1(0~10Ω,额定电流2A)
    F.直流电流E(12V,内阻很小)
    G.导电材料样品R2(长L约为3cm,电阻R2约为100Ω)
    H.电键S,导线若干
    请根据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尽可能精确地测量该样品内径d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用游标卡尺测得该样品的长度如图(2)甲所示,其示数L=______;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径如图(2)乙所示,其示数D=______.
    (2)在虚线框中画出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并标明所选器材后的符号.
    (3)用已知物理量和所测得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样品的内径d=______.
    本题信息:物理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一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用×10挡测量某电阻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__...” 主要考查您对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目的:
用伏安法间接测定某种金属导体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原理:
根据电阻定律公式R=,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长度l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即可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导线,直流电源(4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50Ω),电键,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米尺。
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
2、按如图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电键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断开电键S,求出导线电阻R的平均值。
5、将测得的R、l、d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6、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1、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4、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I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发现相似题
与“(1)一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