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体验历史: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1)郑和远航的出发点是哪里?(2分)最远抵达哪里?(2分)(2)当时你若是一名...” 主要考查您对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郑和下西洋:
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
2、目的:(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3、经过: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历史评价:
1、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2、其规模、航行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早半个世纪;
3、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4、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效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长久。
废止了远洋航行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都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郑和下西洋的隐藏目的: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出了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外,还有一个隐藏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为僧遁去”。《明史·郑和传》则直截了当地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许立群在《中国史话·三宝太监下西洋》一节中写道:“永乐皇帝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因为永乐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后,建文帝失踪了,永乐怕他逃到国外,将来回来复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吴晗的《明初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等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了经济方面因素以外,还带着皇上的秘密使命,这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南洋华侨的形成:
1.从唐朝起,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
2.元末明初和明中期以后,或由于朝代变更,世事纷扰,或因为土地兼并,赋役繁重,闽、广等沿海地区的一部分百姓无以为生,一部分人不得不远渡重洋,来到南洋谋生。
3.郑和下西洋后,更多中国人迁移到南洋各岛定居,成为华侨。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居住在南洋一带的中国劳动人民,带去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有的从事矿产的开发,使荒山变成富源;有的种植甘蔗,大量制糖;有的经营椒园,试用各种方法增加胡椒产量;有的垦荒种田,使不少荒地变成沃土良田,生长稻谷。由于华侨的辛勤劳动,使一些不毛之地变成繁荣的区域。勤劳刻苦的华侨和当地人民一起,对南洋地区的开发,起了重大的作用。
有的华侨还从事商业。他们从祖国运去各种货物,满足当地人民的需要,其中有瓷器、铁器、铜器和纻丝、绫罗等丝织品。又从南洋运回胡椒、谷米、药材和棉花等。据统计,万历时进口的货物,品种达一百多种。这既促进了中国与南洋的贸易,也促进了南洋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
华侨也和当地人民一起共同反对殖民者的侵略。1574年(万历二年),广东人林凤率领战舰62艘,水陆军几千人进攻马尼拉,与吕宋人民一起进行了反西班牙殖民者侵略的斗争。华侨和当地人民共同反对侵略斗争中,增进了团结和友谊。
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
来到中国的著名的传教士有罗明坚和利玛窦。他们共同用汉字写成了宣传天主教教义的《天主实录》。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根据中国情况,开创新的传教方式,取得了很大成功。他的传教方式,主要有三条。第一,走上层路线,与官僚士大夫交接,结识公卿及大儒学者等,并且争取皇帝的支持,因而得以在中国立足。第二,随从中国风尚,以减少传教的阻力。如学习中国语言,读儒家书籍,改穿儒服,又以儒家经典来解释基督教教义,力图说明基督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相通,甚至不惜修改教规,允许教徒祭天、祭祖、拜孔等。第三,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以此作为传教的门径,由于这些科学知识有益于实用,可补中国之不足,因而得以取信于士大夫,见重于当局,徐徐引人入教。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获得了明神宗的接见,他向神宗献上天主像、圣母像、圣经、十字架、万国地图、自鸣钟、西洋琴等诸方物。明神宗大喜,即留利玛窦住在北京,于宣武门内赐给房屋,并允许设堂传教,生活所需皆由朝廷供给。后来他广结硕学和大员,从事著述和翻译。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自然科学进步。
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的原因:
1.新航路的开辟,在郑和下西洋时,中国与东非沿岸之间的航线已经通畅。不久之后,西欧掀起了航海探险热,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寻找到了到达东印度的新航路。完成了首次环航地球之行。所有这些都为西方传教士之大批东来创造了有利条件。
2.殖民势力东来: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欧各国纷纷向非洲、美洲、亚洲等地区殖民。嘉靖年间,葡萄牙占据澳门;后来荷兰、西班牙又入侵台湾。这也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提供了据点。
3.传统的天主教在欧洲失势:欧洲发生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纷纷反对传统的天主教,创立新教。天主教一方面在欧洲建立耶稣会,抵挡新教的发展,另一方面向东方扩大天主教的影响,以挽回劣势。
4.教士的虔诚传播,虽然有这耶稣会的政治目的,但是来华的教士许多都是有虔诚的信仰,热心传播教义。这些专门传教,不为利禄的传教士,得到了中国社会上层开明士大夫的认可。
与“体验历史: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