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年何人都不可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不能姑息残忍的行为……
    ——1940 年罗斯福“炉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老虎”比喻在欧洲的哪两个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方大国“抚摸……老虎……”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是什么?“抚摸”政策破产的标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方大国“姑息”“抚摸”政策破产的标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姑息”“抚摸”政策的破产中认识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闫盼盼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年何人都不可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不能姑息残忍的行为……——1940 年罗斯福“炉...” 主要考查您对

纳粹政权的建立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慕尼黑会议

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的爆发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纳粹政权的建立
  •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 慕尼黑会议
  • 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的爆发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纳粹主义: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国会纵火案:

国会纵火案,是德国建立纳粹党独裁政权的关键事件,发生在1933年2月27日,柏林消防队于晚上9时14分开始接到德国国会大楼火警报告。火情同时发生在几个不同地点,但当消防队到达时,主要的议会大厅发生爆炸,燃起大火。纳粹党首脑宣称这起事件是第三共产国际策划的,逮捕了三名驻共产国际的保加利亚人:季米特洛夫、塔涅夫和波波夫,当时警察并不知道季米特洛夫是共产国际的负责人,在莱比锡审判时,季米特洛夫自己辩护,被宣布无罪释放。国会纵火案是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籍以陷害德国共产党和革命民主力量的阴谋事件。
纳粹主义的发展特点:
1.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以世界经济危机为契机,主要采用欺骗的手法,乘机发展势力
2.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
3.获得统治阶级和垄断资本家大力支持
4.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等。

希特勒的独裁统治表现:

1.希特勒上台后,逐渐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全并为一,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2.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3.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4.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5.建立德国政治警察称“盖世太保”,可以不经法律程序,肆意将进步人士投入监狱,德国的法西斯组织“冲锋队”和“党卫军”活动猖獗。制造了无数反犹太人和迫害政敌的公开暴力事件,迫害和控制人民.如杰出科学家爱因斯坦被迫出逃美国。
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背景:
1.德国是欧洲地区遭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
2.垄断资产阶级需要建立强权政府。对内稳定统治,对外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重新分割世界。
3.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德国纳粹政权的内外政策:

1.政治上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进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推行种族灭绝政策,迫害犹太人,有大约600万犹太人惨遭屠杀,实行恐怖统治非军事区。
2.文化上严密控制思想和文化教育。
3.经济上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4.军事上大肆扩军备战。
5.外交上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于1936年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这也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1929年经济危机对德国和日本的影响:

纳粹的标志:
“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
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这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竟被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用来做了他的党旗标志。当然这与佛教毫无关系。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希特勒对他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他的冲锋队员和党员设计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锦旗。
希特勒选“卐”字做标志的原因,有几种说法。一说是根据纳粹党名设计的。纳粹党的意思是“国家社会党’,在德文中“国家”和“社会”的字头都是“s”,两个字头交错重叠在一起,就形成了“卐”字形状。不过,佛家“卍”是金色,纳粹“卐”是黑色。另一种说法是美国学者罗伯特·佩恩提出的。佩恩认为,希特勒从小就有一股崇拜权威,追求权力的强烈欲望。小时候,他家附近有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修道院的过道、石井、修道士的座位以及院长外套的袖子上都饰有“卐”字标志。希特勒崇拜院长的权势,把“卐”视为院长权威的象征.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院长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佩恩认为,这是他后来选用“卐”字做党旗符号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受到一个名叫“新圣堂骑士团”反犹组织的影响。这个组织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民族,必须保持其纯洁的血统,世界才有希望。这与希特勒的观点是一致的。这个组织的发起者是一个传教士兼占星家,他为希特勒占卜,预言他日后将是震撼世界的人。听了这些话,希特勒很振奋。这个组织的标志符号就是“卐”字。所以,他在后来设计党旗时,选用了这一符号。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一种政治哲学,强调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国家荣誉不可侵犯。是由民族主义,种族歧视,极权主义,国家价值主义的中心意义合体而成。他们歌颂军事美德而诋毁自由及民主,歧视不同于自己的人。20世纪的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的恐惧。他们的支持者都拥有鲜明性格(本尼托·墨索里尼,阿道夫·希特勒,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并且认为自己身为国家的一员就必须奉献出你的价值。在二战时期的社会混乱导致的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掌权。他们相信国家是神圣的,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来维护国家的荣耀(如日本武士的切腹),个人的意志服从国家,严厉镇压异己分子。但是这种主义经常不完整而且不民主。

进军罗马:

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贝尼托·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向罗马进军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该事件鼓舞了其他国家的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其后德国法西斯,日本法西斯先后在各自的国家掌权。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领导者、政党、标志:
1.背景:巴黎和会拒绝意大利领土要求;战后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2.建立者:墨索里尼建立
2.政党:法西斯党
3.建立标志: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授权墨索里尼组阁,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建立
“进军罗马”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
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意大利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各阶级和各阶层都对现状极度不满;
2.工人运动有了广泛的发展,然而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未能采取正确的策略,还没有力量夺取革命的胜利;
3.而以垄断资产阶级和封建王室为主体的统治阶级又软弱无力,不能有效地控制局势,因而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吸引群众、压制革命力量的政治组织及其领袖人物来执掌政权,以维护它们摇摇欲坠的统治。
慕尼黑会议:
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德国觊觎捷克很久,1938年,德国武装入侵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国、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捷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为达此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希特勒会谈后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法国总理达拉第则与英国保持一致,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

祸水东引:

二战之前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希望将希特勒的战争危害引向东部,使其首先攻打苏联,同时维护英法的即得利益。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之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故此放弃与英法共同抗德,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德国在日后可能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达成闪电战军事效果,避免过早与苏联发生冲突,故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
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美国表示无疑干涉日本在在“满洲”的行动。
2.193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并没有封锁苏伊士运河。
3.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破坏凡尔赛合约。
4.1936年,希特勒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5.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派兵支持,英法表示不干涉。
6.1938年,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
6.1938年,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发展到顶风。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原因:
1.害怕战火蔓延本国,;
2.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3.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
4.国际的反战情绪较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促使。

绥靖政策带来的危害:

1.法西斯势力膨胀,军事工业迅速发展;
2.许多国家成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被法西斯国家侵略或兼并;
3.绥靖政策同时使英法放松了警惕,导致二战开始后准备不足。


慕尼黑会议被德国强占的苏台德区:

慕尼黑会议―“害人终害己”:
说到慕尼黑这个地方,足球迷们一定会想到拜仁慕尼黑这支著名的球队,它也因在二战爆发前上演了一出“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而出名。
慕尼黑会议这个故事要从捷克斯洛伐克说起,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多居住在苏台德地区,德国法西斯掌握政权后以后,扶植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党制造民族纠纷,企图将它从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出来,进而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苏台德日耳曼人发动暴乱,德捷边境环境趋于紧张。此时,英法不愿再次被拖到战争的混水中,为了求得一时的和平,他们威逼捷克斯洛伐克向法西斯德国屈服。因此张伯伦从1938年9月15日到22日,仅一星期内,两次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企图将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并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祸水东引。9月30日,经过幕后策划,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德国总理希特勒在慕尼黑签订了《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1938年10月10日前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及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移交给德国;英法对新国界提供保证。
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虽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第二天凌晨1时,4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之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英、法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来了有希特勒共同签字的四国所谓“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宣言书。
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
慕尼黑阴谋使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软弱可欺,便得寸进尺,于1939年3月向布拉格长驱直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侵略野心更为狂妄,随即把侵略矛头指向波兰,9月1日,德国就以突袭波兰掀起了对英、法的全面帝国主义战争。随后不久,相继入侵法国、英国。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种为了一时和平而牺牲他国利益的“绥靖政策”臭名远扬。


闪电战:
德意志国防军在二战中大规模运用此战术,对波兰、法国和苏联的入侵非常有效,德军将领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闪击战三个重要要素:奇袭、集中、速度。

德国入侵波兰:
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再也无路可退,只得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迅猛推进,很快占领波兰西部。在此期间,苏军也进入波兰,占领东部地区。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东部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国侵略的防线。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发表声明,称波兰已不复存在和要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占领波兰东部。通过苏芬战争,苏联取得芬兰部分领土,获得汉科半岛租借权。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加入苏联。同年6月,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要求把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把北布科维纳移交苏联。罗马尼亚政府被迫接受苏联要求,苏军占领上述地区。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共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

二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促使法西斯政权上台,形成二战的欧亚策源地;
3.客观原因: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德国闪击波兰:


德国闪击波兰: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实施白色方案,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3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当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结合起来时,全世界第一次领教了。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虽然英国和法国之前已经保证会确保波兰的安全,但是波兰的抗战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持。波兰的军队很快被装备精良的德军击溃。9月6日,波兰政府逃离华沙。9月17日,华沙保卫战开始,几乎在同一天,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在复国20年后,又一次消失了。
《大西洋宪章》:
《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在13日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联合国家宣言》: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是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经与苏联磋商并告知有关国家后,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性质:
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主义侵害和威胁,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法西斯的国家。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根本原因:
随着法西斯侵略的扩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矛盾日益激化。具体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过程:
1939年美国调整“中立”政策,加强对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大西洋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加强对苏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3.影响:
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
1.法国投降后,英美合作,开始抵制法西斯;
2.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开始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3.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美英联盟形成;
4.苏德战争爆发,美国凭借《租借法案》援助苏联;
5.1942年,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