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政治

首页
  • 单选题
    当美联储打喷嚏洒出货币,世界上的弱经济体和那些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高度脆弱的贫困大众就会感染肺炎。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输出了通货膨胀,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困局。材料说明
    [     ]

    ①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的全球化
    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③发展中国家要增强经济安全意识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本题信息:2012年江苏模拟题政治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谢睿(高中政治)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当美联储打喷嚏洒出货币,世界上的弱经济体和那些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高度脆弱的贫困大众就会感染肺炎。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输出了通...” 主要考查您对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载体及影响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载体及影响
  • 联系的普遍性
  • 联系的客观性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抓住机遇、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避开不利因素,加快发展。同时,我国前进道路上还应对着挑战,“数字鸿沟”、“绿色壁垒”、反倾销等,我们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经济全球化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

含义

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主要表现

(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

载体

跨国公司。

实质

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发展中国家正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学习管理、培育人才、扩大出口、参与分工等方面的成果。

(2)挑战:一是经济安全受到威胁;二是经济主权受到制约;三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3)对策: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迎接挑战。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抵御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最有效方法。

影响

(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一是使世界贫富分化现象更加严重;二是使得一国经济波动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含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之中

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的触角伸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表现

许多商品(如汽车、计算机),虽然品牌是某国的,其实是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

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一般商品到各类服务都进入了交易范围

投资者只要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大量资金就可以短时间内从全球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共同点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

1.不要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的总和。
因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而生产、贸易、资本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不同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经济一体化必有共同遵守的协定,参加国受一体化规则的制约,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
3.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是企业法人,而总厂的分厂则不是企业法人。 
4.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有利于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有利于我国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发展经济、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和增强竞争力,密切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
5.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1)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
(2)原因: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表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由发达国家掌握;世界市场由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游戏规则”由发达国家制定。
(3)结果: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其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6.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趋势:


联系含义:

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正确理解普遍联系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之间的关系:

普遍联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区别 内容 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是辩证法研究的问题 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是唯物论回答的问题
地位 “怎么样”是第二位的问题 “是什么”是第一位的问题
联系 ①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就必然要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因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表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没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就没有联系;没有联系,也就无法统一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致的
③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世界的普遍联系不可分割

联系的理解: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这是形而上学的特征之一;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杀事物之间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毫无区别的一团混沌,这是相对主义的特征之一。

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正确理解该内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把普遍联系理解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事物总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在这一点上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某一具体事物与另一具体事物是否有联系,则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2)联系的普遍性不仅指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联系,还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联系。
(3)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等同于联系。联系的普遍性是联系的特征之一,另外,联系还具有客观性、多样性特征。
(4)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客观性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①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正确理解普遍联系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之间的关系:

普遍联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区别 内容 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是辩证法研究的问题 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是唯物论回答的问题
地位 “怎么样”是第二位的问题 “是什么”是第一位的问题
联系 ①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就必然要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因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表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没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就没有联系;没有联系,也就无法统一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致的
③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世界的普遍联系不可分割

全面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仅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肯定人的实践活动的有目的性之间并不矛盾,人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有目的,但毕竟要建立在承认联系、尊重客观联系的基础之上。
(3)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坚持贯彻了唯物论。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

(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要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3)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发现相似题
与“当美联储打喷嚏洒出货币,世界上的弱经济体和那些对食品等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