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政治

首页
  • 单选题
    2011年8月12日至23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成功在深圳市举办本届大运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之后,中国又一次成功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源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走向世界,吸收其他国家、民族的先进文化
    ③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展现中华民族风采
    ④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本题信息:2012年河北省模拟题政治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申高兵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11年8月12日至23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成功在深圳市举办本届大运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之后,中国又一次成功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对此,下列说...” 主要考查您对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中华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 中华文化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

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相互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影响和平的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它们四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导致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日益扩大。因此世界的和平局面是不稳定的。 
影响发展的因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落后、贫困、债务的阴影仍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家间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其首要宗旨之是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
在国际安全方面:
①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②作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裁军和军控方面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③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160多个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和平外交关系,同绝大多数邻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边界问题,维护了周边的和平与稳定。
在经济建设方面:
①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让其他国家也分享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③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国际社会在扶贫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为世界范围内缓解和消除贫困做出了贡献。
在文化建设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显示出勃勃生机。
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例如:中国军人参与国际维和行动;APEC组织上海会议;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等。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机遇: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打不起来,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赢得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有利条件。
挑战: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自身建设也存在不少困难,如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相当严峻。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我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我国的和平和发展对世界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的崇高事业。 

中国的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合作。
利:①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和各地区间的资本、资源、科技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技术和信息的全球共享,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各国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增长;②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良机。
弊:①加剧了国际竞争,使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②各国在分享全球化的成果,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占有较大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要获取同样的利益,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战争给人类带来哪些严重危害:
①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的摧残和伤害;
②战争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可怕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威胁到附近地区居民的生命健康,甚至人类的生存;
③战争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④少年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

为什么要热爱和平
①和平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和平的世界才是人类栖息的家园;
②只有维护和平,人民才能幸福,人类社会才能文明发展。

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哪些努力
①世界各国领导人、各种国际组织与志愿人员为人类共同创造和平、美好的未来而呼吁、奔波,他们无私地奉献者,甚至为和平付出了生命;
②为了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建立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国际社会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③联合国在协助解决国际危机和解决长期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局势趋向缓和,但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如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依然存在,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需要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当今世界各种矛盾冲突、战争的根源是:国家利益的争夺,民族文化的差异,不同信仰和意识形态的隔阂。

如何解决国家和民族的争端:
世界各国各民族唯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协商、加强合作,以和平而不是战争的手段解决争端,世界才能和平稳定,人类文明才能繁荣进步。

全球性问题:
①人口压力;
②环境污染;
③资源枯竭;
④安全威胁;
⑤发展失衡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些人单独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贫困仍然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
①在我们的世界上,还有一些贫困人口需要关爱与帮助;
②世界上依然存在严重的贫富不均,贫困、落后、债务依然困扰着一些国家。

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原因:
①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是造成一些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
②战争和动乱;
③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饱受殖民国家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

贫困和落后的危害:
①让世界贫困人口受到饥饿、疾病的威胁;
②是导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
③贫富悬殊不断扩大,直接威胁到世界各国的稳定,严重阻碍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为了共同发展和消除贫困,世界各国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大多数国家都把消除贫困作为本国的首要发展目标。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贫困现象仍然突出。中国为减少世界贫困人口作出了巨大贡献。 
①需要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胆改革,承担起发展本国经济的主要责任(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努力);
②需要国际社会加强交流,扩大互利合作,尤其需要发达国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对发展中国家公平开放市场,减免债务,通过增加资金和技术援助,提高发展中国家自我发展的能力(发达国家承担起应有的义务和责任);
③世界各国、各地区必须携起手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
④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努力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共赢和共同繁荣。

青少年怎样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①生活在开放的全球化时代的青少年,应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的国际意识,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努力开创共同发展的道路;
②学会沟通,学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和争端;
③学会接纳多元文化,学会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互相理解、彼此沟通;
④要从小学会关心全球性问题,学会爱;
⑤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伸出援助之手,给世界人民以力所能及的关怀。

作为21世纪的中国少年,应该为世界和平与人类的未来做点什么:
作为21世纪的中国少年,我们不仅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对世界和平和人类的未来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手挽手,推动和平繁荣的和谐世界,让我们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热情和理想,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明天!

我们中学生要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才使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族文化的特点、内容、作用:
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学工艺、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作用: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而且愈益勃发的力量源泉。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是团结和凝聚各民族的思想纽带。
地位: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贡献:①中华文化所凝聚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②众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闪烁着我国各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光芒。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在(中华文化的构成) :
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认识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①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③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特点;
④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文化认同就是对本民族生活习惯的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延续,是对本民族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对本民族未来所持有的坚定信念。

要增强文化认同感:
①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
②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③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各民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具体要求:
①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勇敢地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要情为祖国动,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③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苏州园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目,京剧,戏曲,秧歌,剪纸,刺绣,杂技,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华武术
本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泰山庙,陆公祠,便仓枯枝牡丹园,明末书法家宋曹故居,大丰白驹镇《水浒》作者施耐庵故里,东台的北宋丞相范仲淹“读书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台发绣,义丰的龙舞,建湖的杂技,淮剧
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的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①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的成分。
②同时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③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青少年如何传承(如何对待)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儿女,祖国命运是我们的情之所系,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血脉精神。国运兴衰,牵动着中华儿女的情感,我们的命运与祖国息息相关。中华文化的营养流入我们的精神血脉,造就着我们的民族灵魂。民族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也把我们造就成浸染着华夏气质的中国青年。
珍惜民族文化不等于盲目崇拜,继承文化传统也不是要回到过去。当代中华儿女需要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不断吐故纳新,取传统文化恒久之精华,去旧文化陈腐之糟粕,既坚持自己独特的根基,又博采世界各民族之众长,才能建设起中华民族活力喷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共有精神家园。

了解和感悟民族文化的方式:
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艺术欣赏、社会调查、参观古迹、访问民俗等多种多样的。
增强民族文化素养要主动学习和自觉汲取。

明确自己承担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和责任:
国家角度:
①国家立法部门应完善立法,建立健全保护文化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②国家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破坏遗产的违法行为;
③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保护能力;
④进一步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保护经验。
社会角度:
①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
②鼓励继承,发扬民间艺术,民俗。
个人角度:
①认真学习、自觉遵守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树立保护文化产的责任意识;
②向他人、向社会宣传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③运用法律武器同破坏产的行为作斗争;
④为保护文化遗产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⑤从自身做起,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如:游览名胜古迹时不乱刻乱画…… 

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多元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们以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丰富自己。(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①对待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我们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对外来文化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③同时,我们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之根,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之基。

面对外来文化入侵,我们应该:
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认同民族文化,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作用。
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比较突出的有:第一:尊老爱幼的传统;第二,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传统;第三,诚实守信的传统等。
②重义、诚信、勤俭、慎独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传统美德,激励着中国几千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资源,在今天的现代文明建设中,必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中华文化起源:
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请教。“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求助于他人。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就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由古“殹”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一)先谈一谈“巫”的治病
原始时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简单的。多数是饮食不适合,所引发的肠胃病“腹泻”之类,和气候不适应所引起的“感冒发烧”等。当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时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但是病是现实的,正在腹泻的病人靠祈祷是止不住的。聪明的“巫”便改换用食疗的方法,顺手采一些植物给病人吃。当然没有经过白老鼠、白兔子、猴子做试验,直接做临床,是非常危险的事。所以病人吃的结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没有影响,有的更严重了。“巫”又把它记录下来,什样的草治什么病,把植物的形状绘出来。到神农时候又把它整理归类汇编成《神农本草经》”,所以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就是指此事,绝对不会是用自己做试验。

(二)再关于问事
先民所问的事,以气象为主。主要是为了打猎。让我们回想一下,气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学仪器,尚且无法预测气象的变化,“巫”又有什么本领可以确实预测呢?然后“巫”发现对于事情发展的推断,不如用药治病一样那么直接,那么明显,会产生极大的落差。对于人民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聪明的“巫”对于人民所提的问题不再予以明确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给对方一个暗示。而其比喻多随兴采用民谣歌词。一直流传到伏羲,把历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归纳成六十四个个案,这就是《易经》的由来。“医”和“易”是一对双胞胎,是人类文化的两大主轴,有关《易经》的版本流传:在人类没有符号文字之前,是采用结绳记事,《易经》的八卦的“阳爻”,“阴爻”是用一个大结,和二个小结分别做代表。一串一串绳子结挂在墙壁上就是“卦”的由来。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组合成的,因此每一个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个三爻卦相联结,所以便称做“连三”。又因为三爻卦中没“三”这一卦,只有“山”“艮为山”。由结绳进步到符号文字以后,把“三”连结起来就像“山”如干卦的排列是「」好像两个山字连结起来的样子,故把“连三”改为“连山”了。由于文明的进步,人类知识渐开,对周遭事务的认知也有改变,故对“连山”易有所修订整理。至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把原先挂在墙壁的“连山”易,修改成平面的符号。发现易的排列,应该由坤干两卦开始。而且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大地,故把坤、干排在干卦前面,排在第一,为了正名故改为“归藏”。一直延用到殷朝。周文王被纣王政治迫害,被囚在羑里。周文王被囚困在羑里为了避免纣王对他起谋反的疑心,所以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不敢读。只有弄一本“归藏”易来读,以示胸无大志。即是文王羑里演易故事的由来。“归藏”易经周文王修订整理即改名为《周易》。对《周易》发扬最有力的是孔子。孔子周游列国反鲁,六十八岁获得《周易》,发现自己心中一切的疑问,在《周易》中都可以得到满足的答案。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可见其用功夫之勤。并为《周易》写了十篇文章,阐扬《周易》的理论。最后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自叹读易太晚了,假如在五十岁读到《周易》的话,就不必周游列国,到处问道了。《周易》经过孔子整理后,就定稿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敢更改只字词组。所以《连山》、《归藏》、《周易》实际上是一本书,由于版本不同而书名亦有所异。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种种考验面前沉沦和屈服,反而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奋起。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②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③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新时期(改革开发以来):“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
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体现在特定民族文化类型中、并作为其基本内核而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特征,是对于特定民族的文化特征的最高层次的抽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是民族成员对于本民族和本体文化的自我认同、自我归属感,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气质的意志和品质,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念、共同理想和思维方式的集中反映。一种民族精神与其他民族精神相比较而显示出不可替代的独特的规定性,体现着不同民族的精神特征的不可通约性,因为不同的民族各自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创造,构成了民族性的历史基础。没有民族的存在,就没有民族精神的存在。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指出“还必须注意到结合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精神形态上的特点。各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他们的生活条件不同,而且在于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不同。”’人们常说的美国民族精神、英国民族精神、法国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等都表现出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差异。

时代性
时代性是指民族精神在其历史性的演化中所体现出的时间性特征,也就是其与时俱进的根本性质。任何民族精神都存在于特定的时间条件下,与一定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紧紧相联。文化和精神,归根到底都是一定社会历史生活条件的反映,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总是与该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相联系。为了保证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该民族就要主动地、积极地、适时地对自身地民族精神进行扬弃、更新和转化,使其反映新的历史特点,把握新的时代规律,实现其与新的时代精神的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民族精神。事实上,民族精神是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积淀和累积。

历史传承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历程中一脉相承的精神特征或思想意识,是在民族的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断丰富、日趋成熟的精神,它总是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血脉相连,是民族文化传统不断积淀和升华的产物。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与该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从事创造,文化精神的创造也是如此。任何特定的民族精神,“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2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都是对上一时代的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下民族精神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一面,则是继承性的依据。例如,近代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对古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当代的中华民族精神又是对近代、现代民族精神的继承。

自觉能动性
自觉能动性是指民族精神能被民族主体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和自我觉悟,从而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扬弃。“民族精神的自我否定和更新取决于民族精神的自觉。如果说,精神的本质特性是自由(自由指它能‘自我规定’),那么,民族精神的真髓就在于它的自我规定,而对于这种自我规定的觉醒和意识就是民族精神的自觉。”3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民族精神的自觉性表明,被民族成员普遍知道或认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还不一定就是民族精神,必须既被认同又被信守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才是民族精神。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经过从春秋战国开始的历代知识分子特别是哲学家整理、提炼、加工过的自觉的民族精神,历代的哲学家经过不断努力,“把民族精神由一种朴素意识和共同心理而提升到理论形态,从而使民族精神深化和强化,由自发走向自觉。”’

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不同的民族精神之间具有相互交流、相互引进、相互吸收、相互促进的根本性质。民族精神虽主要是以本民族成员的实践为主要源泉,但也l吸收外国民族精神中适合本民族所处时代、所处社会物质环境,有利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观念、原则、思想、理论。当然,这一过程是泥沙俱下的,随着文化开放进来的文化垃圾可能和广义民族精神中的消极、落后因素结合。优秀民族精神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它对域外同族外籍后裔和其他血统的民族成员都有吸引力、感召力,它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民族精神的开放性使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不同文化间既有冲突,又有融合,冲突表现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地域性,融合表明不同文化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吸取营养,体现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当人类历史由野蛮进入文明以后,特别是“世界历史”的形成,打破了民族与国家的闭关自守状态,物质生产和交流成为世界性,于是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开始相互引进、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要想继续处于封闭的状态,则是不可能的。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魂。民族精神产生于民族文化,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深刻本质。民族文化只有在民族精神的指引下,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分清中华文化民族性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分析:
(1)中华文化是由中国各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也不同,因此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的文化在长期的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吸引中,既渐趋融合,又保持了各自的特色。

误区二中华文化呈现出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因此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分析: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说民族文化之间无共性。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征,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3)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要性
第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第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第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壮大是西方敌对势力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它们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重要性
第一,理论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贯穿我们民族发展的全过程,熔炼于古代、玉成于近代、彰显于当代。古代、近代、当代这三个阶段既相互区分又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第二,现实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民族精神能够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向心力,把全国各族人民聚集在党的周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弘扬民族文化的要求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②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同时,需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历史给了我们哪些昭示:(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①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④落后就要挨打;
⑤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从国家的角度说:
①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主心骨;
②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充分汲取世界优秀文化;④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
从青少年的角度说:
①认真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包括中国历史和国情教育、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等,学好各门功课,从中感悟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③我们要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做起,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远大志向,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举例说明:
①阅读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读物;
②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③学唱爱国主义歌曲;
④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⑤参观革命圣地;
⑥参加升旗仪式等等。
民族精神代代传小故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听到这道国歌,使我谈起了“民族精神代代传”这个话题。
歌声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歌声是我们甜美的乳汁;歌声是我们进步的号角……歌声还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我们在歌声中送走昨天,拥抱今天,向往明天。蔑视苦难,战胜苦难,把苦难踩在脚下唱着歌前进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最懂得自由的可贵,知道友谊的价值,希望爱满人间,盼望世界和平!和平是灿烂的阳光,和平是嘹亮的鸽哨,和平是盛开的花朵,和平是心与心的相连!我们少先队员是中华民族的和平小使者……是民族的骄傲。
静以修身、俭以美德是我们民族的古训,诚实、勇敢,活泼、团结是我们少先队的作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是我们少先队员的准则。妈妈用抒情的摇篮曲送我进入梦乡;老师用美妙的歌声把我们领进知识的殿堂;队会上,朝气蓬勃的歌声使伙伴们的心连在一起;节日里,热情奔放的歌声和我们共度欢乐时光。
最美好的景色是校园的晨曦,最重要的责任是勤奋地学习。我们就像贪吃的孩子把智慧的乳汁吮吸,我们就像强壮的健儿在知识的海洋游弋。我们远大的理想在蓝天、在穹宇,我们宏伟的事业在脚下、在大地。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愿祖国的江山永远美如画,但愿“民族精神代代传!”
发现相似题
与“2011年8月12日至23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成功在深圳市举...”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