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常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的结论或规律,下列是某校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提出的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与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含有大量OH的溶液的pH大于7
    C.往加稀硝酸酸化的溶液中滴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可能含SO42-或Ag+
    D.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不同的两种固体物质,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本题信息:2012年四川省模拟题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杨云霞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常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的结论或规律,下列是某校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提出的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元素的...” 主要考查您对

分解反应

固体溶解度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离子的检验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分解反应
  • 固体溶解度
  •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 离子的检验
概念: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特征:
一变多

表达式:
A = B + C

初中常见的分解反应:

按产物种类多少分类:
 
一、加热分解的产物有两种
1.分解成两种单质
⑴气态氢化物的分解
碘化氢的分解2HI=H2↑+I2
⑵氯化银的分解
氯化银的分解2AgCl=2Ag+Cl2↑
⑶电解
电解水2H2O2H2↑+O2↑

2.分解成两种化合物
⑴不稳定盐类的分解
碳酸钙的高温分解CaCO3CaO+CO2↑
⑵不稳定弱碱的分解
氢氧化铝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⑶不稳定弱酸的分解
碳酸的分解H2CO3=H2O+CO2↑
⑷含结晶水的盐类的脱水
十水碳酸钠的风化Na2CO3·10H2O=Na2CO3+10H2O

3.分解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⑴不太稳定的盐类的分解
氯酸钾的催化分解2KClO32KCl+3O2↑
⑵不稳定酸的分解
次氯酸的分解2HClO=2HCl+O2
⑶双氧水的分解
受热(或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分解2H2O2=2H2O+O2
4.有机物的分解
甲烷的裂解2CH4=C2H2+3H2

二、加热分解的产物有三种
1.不稳定盐类的分解
⑴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⑵亚硫酸的酸式强碱盐受热分解
亚硫酸氢钠受热分解 2NaHSO3=Na2SO4+SO2↑+H2O
⑶铵盐的受热分解
碳酸铵受热分解
(NH4)2CO3=2NH3↑+H2O↑+CO2↑
⑷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2KMnO4K2MnO4+MnO2+O2↑
⑸硝酸盐的受热分解
硝酸银的受热分解2AgNO3=2Ag+2NO2↑+O2↑
2.硝酸的分解
4HNO3=4NO2+O2+2H2O
3.电解水溶液
⑴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2H2O=2NaOH+H2↑+Cl2↑

按反应物种类进行分类:
1.酸的分解反应。
⑴含氧酸=非金属氧化物+水 如H2CO3=CO2↑+H2O,H2SO3=SO2↑+H2O
⑵某些含氧酸的分解比较特殊, 如
硝酸的分解: 4HNO3(浓)=4NO2↑+O2↑+2H2O,
次氯酸分解 2HClO=2HCl+O2↑
磷酸脱水 4H3PO4(HPO3)4+4H2O↑ ;
2H3PO4H4P2O7+H2O↑
3H3PO4H5P3O10+2H2O↑

2.碱的分解反应:
活泼金属的氢氧化物较难分解,难溶性碱一般都较易分解: 2Al(OH)3=Al2O3+3H2O, 2Fe(OH)3=Fe2O3+3H2O, Cu(OH)2=CuO十H2O。

3.盐的分解反应:
碳酸盐、硝酸盐、铵盐一般都较易分解,且反应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⑴碳酸盐的分解:
碳酸盐=金属氧化物十CO2↑ 如CaCO3CaO+CO2↑,CuCO3CuO+CO2↑
K2CO3、Na2CO3比较稳定,很难分解,而其酸式盐较易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Ca(HCO3)2=CaCO3+CO2↑+H2O
⑵硝酸盐的分解反应。硝酸盐受热均易分解,并放出氧气,其规律大体如下:
活动性强的金属(K、Ca、Na)硝酸盐=亚硝酸盐+O2↑:
如 2KNO3=2KNO2+O2↑。
处于活动性顺序表中间的金属(Mg、Cu等)的硝酸盐=金属氧化物+NO2↑+O2↑:
如2Mg(NO3)2=2MgO+4NO2↑+O2↑ 2Cu(NO3)2=2CuO+4NO2↑+O2↑
不活动金属(Hg、Ag、Au)的硝酸盐=金属+NO2↑+O2↑:
如 Hg(NO3)2=Hg+2NO2↑+O2↑; 2AgNO3=2Ag+2NO2↑+O2↑
⑶铵盐的分解反应。铵盐受热易分解,一般都有氨气放出:
如(NH4)2SO4=2NH3↑+H2SO4 ;NH4HCO3=NH3↑+CO2↑+H2O。
⑷其它盐类的分解反应
如 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4.氧化物的分解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不容易发生分解反应 2H2O2=H2↑+O2↑
金属氧化物一般分解的规律是: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铜后的金属氧化物受热易分解:
如 2HgO=2Hg+O2↑,2Ag2O=4Ag+O2↑
活泼的金属氧化物,给它们熔化态通电流可使其分解:
如2Al2O3(熔化)=4Al+3O2↑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衡址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
概念的理解:
①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②溶解度概念中的四个关键点:“一定温度,100g 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是同时存在的,只有四个关键点都体现出来了,溶解度的概念和应用才是有意义的,否则没有意义,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溶解度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表示意义
a.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c.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某一相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d.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e.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一般物质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快速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②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有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③应用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c.可以知道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d.可以选择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e.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等。

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根据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折出,从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目的。如KNO3和NaCl的混合物的分离。 (KNO3,NaCl溶解度曲线如图)

 (1)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大,要提纯这类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具体的步骤为:①配制高温时的饱和溶液,②降温,③过滤,④干燥。如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KNO3可用此法。

(2)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小,要提纯这类物质,可用蒸发溶剂法。
具体步骤为:①溶解,②蒸发溶剂,③趁热过滤,④干燥。如NaCl中混有少量KNO3,要提纯NaCl,可配制溶液,然后蒸发溶剂,NaCl结晶析出,而KNO3在较高温度下,还没有达到饱和,不会结晶,趁热过滤,可得到较纯净的NaCl。

溶液的酸碱度及表示方法
1.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通常用指示剂来测定。
2. 溶液的酸碱度:指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
3. pH的范围:0—14
   溶液酸碱度和pH值的关系

 溶液的pH值  溶液的酸碱度
 <7  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
 =7  中性溶液
 >7  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大)
(1)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溶液呈酸性,但属于盐溶液;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呈碱性,但它也是盐溶液。
(2)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

pH的测定方法:
测定溶液pH通常用pH试纸和pH计。其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为:测定时,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简记为:“一放、二蘸、三滴、四比”。

改变溶液pH的方法:
溶液的pH实质是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大小的外在表现。改变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溶液的pH就会发生改变。

方法一加水:只能改变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即溶液的pH只能无限地接近于7。
①向酸性溶液中加水,pH由小变大并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如下图所示)。

②向碱性溶液中加水,pH由大变小并接近于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如下图所示)。
 

方法二加酸碱性相同,pH不同的溶液:原溶液酸碱性不会发生变化,但混合后溶液的pH介于两种溶液之间:

方法三加酸碱性相反的溶液: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可能等于7,若加入的溶液过量,原溶液的酸碱性就会与原来相反(如下图所示)。

pH值测定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还可能溶解pH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剂,致使比色时产生较大误差。

②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因为将待测溶液滴到用水润湿后的pH试纸上,其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小。

③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一般为整数。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于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身边一些物质的pH:


定义:
判断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存在情况。

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所用试剂 方法 现象 化学方程式
Cl- AgNO3溶液和稀HNO3 将AgNO3溶液滴入待测液中,再加稀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AgNO3+NaCl==AgCl↓+NaNO3
SO42- BaCl2溶液和稀盐酸 将稀盐酸滴入待测液中,再加BaCl2溶液 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 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盐酸 BaCl2+Na2SO4==BaSO4↓+ +2NaCl
CO32- 盐酸(或HNO3) 和澄清石灰水 向待测液中加入盐酸(或HNO3).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此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Na2CO3+2HCl==2NaCl+H2O+ CO2
CO2+Ca(OH)2==CaCO3↓+H2O
OH- 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或红色石蕊试纸 ①将酚酞试液滴入待测液中
②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待测液中
③将待测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
①溶液变红
②溶液变蓝
③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H+ 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 ①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待测液中
②将待测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①溶液变红
②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NH4+ 浓NaOH溶液 将浓NaOH溶液加入待测液中,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或用玻璃棒蘸浓盐酸置于试管口) 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遇到浓盐酸产生大量白烟) NH4Cl+NaOHNaCl+H2O+NH3↑
Cu2+ NaOH溶液 将NaOH溶液加入待测液中 生成蓝色沉淀 CuSO4+2NaOH==Cu(OH)2↓
Fe3+ NaOH溶液 将NaOH溶液加入待测液中 生成蓝色沉淀 FeCl3+3NaOH==Fe(OH)3↓+3NaCl

常见酸、碱、盐的检验:

物质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典型化学式
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 取少量待检验溶液于试管中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2)滴人稀盐酸和BaCl2溶液[或 Ba(NO3)2溶液]
(1)溶液变红
(2)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自色沉淀生成
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 取少量待检验溶液于试管中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2)滴人AgNO3溶液和稀硝酸
(1)溶液变红
(2)有白色沉淀生成,且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碳酸盐及碳酸氢盐 取少量待检验溶液于试管中
(1)加稀盐酸或稀硝酸
(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有气体生成,且该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铵盐 将铵盐与碱混合共热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NH4Cl+NaOHNaCl+NH3↑+H2O

检验中的干扰和排除
    在物质的检验过程中,由于待检物质中混有杂质、选用试剂不当或试剂不纯,包括仪器不清净、操作有误等.都会对检验造成干扰,应当予以排除。如鉴定CO32- 和SO42-共存时,我们不应该选用硝酸银试剂,而应选用硝酸钡或氯化钡试剂。再如,当CO32-和SO42-共存时,我们要检验出SO42-,则应先加盐酸酸化,排除CO32-离了的干扰后,再用氯化钡试剂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根据检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观象确定试样中存在哪些离子,必须把可能存在的离子全部考虑到,再根据每步检验的现象,肯定或否定某些离子的存在,逐步缩小范围,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发现相似题
与“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常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的结论或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