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C.干冰可作制冷剂--因为干冰是冰
    D.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本题信息:2009年昆明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C.干冰可作制冷剂...” 主要考查您对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二氧化碳的用途

碳的性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 二氧化碳的用途
  • 碳的性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用化学式表示. 如H2,He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Fe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NO3-
微粒的运动 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如:水的蒸发 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 如:水的电解 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NaCl的溶解是物理变化, NaCl与AgNO3反应是化学变化
化学计量数与符号的关系 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加上化学计量数,如2H,2H2,3Na+,只表示原子、分子、离了的“个数”,不表示元素和物质
联系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定义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②都很小,但者阶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③都在不断地运动;
④微粒子间都有间隔;
⑤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区别 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如:在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可以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
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

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原子 离子
概念 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电性 呈电中性,不带电 带电:
阳离子带正电
阴离子带负电
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表示;Na 表示钠原子,2Na表示2个钠原子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电荷数,后标出电性 (+、-):Na+表示钠离子,2Na+表示2个钠离子
数量关系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似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转化

二氧化碳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比空气重,可用于灭火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它做制冷剂或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4.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中毒:
       二氧化碳中毒是人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所出现的昏迷及脑缺氧情况,一般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时,人即有轻度中毒反应;当超过3%时,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超过6%时,就会重度中毒甚至死亡。
(1)征状
中毒主要征状有:头痛、头愫晕、耳鸣、气急、胸闷、乏力、心跳加快,面颊发绀、烦躁、谵妄、呼吸困难,如情况持续,就会出现嗜睡、淡漠、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2)补救
打开门窗、通风孔,抢救者才可进入。将病人救出后,在空气新鲜处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吸氧(避免高压、高流量、高浓度给氧,以免呼吸中枢更为抑制),开始1~2L/分,随病人呼吸好转逐渐增大给氧量(4--5L/分),以至采用高压氧治疗。(最好是纯氧)
吸入兴奋剂:多种兴奋剂交替、联合使用,如洛贝林、山梗菜碱等。
防止脑和肺水肿:应用脱水剂、激素,限制液量和速度,吸入钠的份量亦应限制。
对症治疗:给予多种维生素、细胞色素C、能量合剂、高渗糖,以防感染。
抢救同时要留意有没有其他有毒气体存在,如一氧化碳等。
概述: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拉丁语为Carbonium,意为“煤,木炭”。汉字“碳”字由木炭的“炭”字加石字旁构成,从“炭”字音。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碳是生铁、熟铁和钢的成分之一。碳能在化学上自我结合而形成大量化合物,在生物上和商业上是重要的分子。生物体内大多数分子都含有碳元素。
碳的存在形式:
     碳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晶态单质碳如金刚石、石墨;有无定形碳如煤;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动植物等;碳酸盐如大理石等。单质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取决于它的晶体结构。高硬度的金刚石和柔软滑腻的石墨晶体结构不同,各有各的外观、密度、熔点等。

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2.可燃性:
氧气充足的条件下:C+O2CO2
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2C+O22CO

3.还原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3Fe+2CO2
木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CO2CO
碳”与“炭”的区别:
“碳”是一种核电荷数为6的非金属元素,而“炭” 一般是指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混合物,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在说明碳元素时,用“碳”表示,如碳单质、二氧化碳、碳酸等;在说明含石墨的无定形碳时,用“炭”表示,如木炭、焦炭等。

碳燃烧生成物的判断:
氧气量充足时,碳充分燃烧:C+O2CO2
氧气量不充足时,碳不充分燃烧:2C+O22CO
mg碳与ng氧气反应:
时,生成物只有CO,且O2有剩余;
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
时,生成物既有CO2,也有CO;
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
时,生成物只有CO,且C有剩余。
碳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C+2CuO2Cu+CO2
(2)C+O2CO2
(3)3C+2Fe2O34Fe+3CO2
(4)2C+O22CO
(5)CO2 + H2O===H2CO3
(6)H2CO3==CO2 + H2O
(7)2CO + O22CO2
(8)C+CO22CO
(9)3CO + Fe2O32Fe + 3CO2
(10)CO+ 2CuO2Cu + CO2

(11)Ca(OH)2 + CO2====CaCO3↓+ H2O
(12)CaCO3+2HCl==CaCl2+CO2↑+H2O
(13)CaCO3CaO+CO2
(14)CaO+H2O==Ca(OH)2
(15)C2H5OH+3O22CO2+3H2O
(16)CH4+O2CO2+2H2O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