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     ]

    A.铁生锈后质量变大,是因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
    C.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均变小,是因为它们都有吸水性
    D.25m3石油气压缩后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
    本题信息:2012年月考题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敬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A.铁生锈后质量变大,是因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C.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 主要考查您对

质量守恒定律

乳化和乳化作用

分子的特点

物质的变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质量守恒定律
  • 乳化和乳化作用
  • 分子的特点
  • 物质的变质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概念的理解: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将2g水加热变成2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第一个“质量”二字,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是所有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
例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并非生成10g水,而是1g氢气与8g氧气参加反应,生成9g水
④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把生成的特别是逸散到空气中的气态物质计算在“总质量”之外而误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1)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2)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角度看: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质量守恒定律的延伸和拓展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六个不变 宏观 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 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变
两个可能变 分子的总数可能变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如从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信息:
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或氢气、氧气是单质,水是化合物
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在化学反应,氧元素的种类不变。
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⑦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RobertBoyle, 1627-1691)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2.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锻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在锻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3.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 后来.人们用先进的测址仪器做了大量精度极高的实验,确认拉瓦易的结论是正确的。从此,质量守恒定律被人们所认识。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问题
①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新物质,不能产生新元素(揭示伪科学的谎言问题)。
②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

(2)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时首先要遵循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量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其次各种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3)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可通过计算确定具体的元素质量。

(4)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比较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的多少,找出原子个数的差异。但不能忘记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5)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或相对原子质量)时,首先寻找两种已知质量的物质,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成正比即可计算得出。注意观察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6)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
判定反应的类型,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从数值上看,反应物质量减少,生成物质最增加)。如果是微观示意图,要对比观察减少的粒子和增加的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再进行判断。

(7)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对与否关键是看等号两边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同时注意化学式书写是否有误。
乳化和乳化作用的概念:
1. 乳化现象:
      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分层,在乳浊液中加人洗涤剂以后,油虽然并没有溶解在水中,但这时形成的乳浊液却能均匀、稳定地存在而不分层,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乳化”形成的并不是溶液,例如植物油中加入水,加入乳化剂并不是水溶解了油,只是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

2.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 乳化作用:
    乳蚀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阻止小液滴相互凝结。洗涤剂能把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就是乳化作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

用汽油去油污与用洗涤剂洗去油污的不同:
       利用汽油和洗涤剂均能除一去油污,但二者除去油污的原理不同。汽油溶解油污时形成溶液,但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污是把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使其形成乳浊液,再随着水漂走。
除去织物上污渍的方法:
污渍 清洗方法
蓝墨水 白色织物上,可用草酸低稀溶液和漂白剂溶液轮流擦拭,再用洗涤剂和水洗;有色织物上,小心用高锰酸钾溶液擦拭,污渍去掉后,迅速用过氧化氢稀溶液擦拭污渍处,并立即用水漂洗
圆珠笔油 用酒精擦拭,再用洗涤剂洗,最后用水洗
菜汤,乳汁 用酒精擦拭,然后用稀氨水揉搓,再用水洗
水果渍 用氯化钠溶液洗,或用草酸稀溶液沾湿,再用水洗;如果是白色织物,可用过氧化氢稀溶液沾湿,再用水洗
血渍 刚沾上时,立即用冷水洗,再用洗涤剂洗,最后用水洗;沾污时间较长的,可用氨水擦拭,片刻后用冷水洗,如不能除净,用草酸稀溶液洗涤,然后用水洗
铁锈 草酸稀溶液清洗,然后用水洗
沥青 用酒精或汽油擦拭多次,然后用水洗

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上、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如肥皂、洗洁精等。
②农药的使用:在农药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 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制成的透明液体叫乳油。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分子在不断运动着。能闻到远处的花香,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3)分子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最好的证明就是:取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之后,体积却小于100毫升。物质的热胀冷缩就是因为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4)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易变质的物质:
1. 由于吸水质量增加的物质: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2. 由于跟水反应质量增加的物质:氧化钙,氧化钠,硫酸铜
3. 由于和二氧化碳反应质量增加的物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4. 由于挥发质量减少的物质: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氨水
5. 由于风化质量减少的物质:碳酸钠晶体
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
氢氧化钠变质主要考点包括:变质原因、检验变质的方法、检验变质的程度、 除去杂质得到就纯净的氢氧化钠。
1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敞口放置, 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了碳酸钠。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2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 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滴加稀盐酸 ( 或者稀硫酸 ) , 如果产生气泡, 说明已变质。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或者氢氧化钡溶液 ) ,如果产生白色 沉淀,说明已变质。 Na 2 CO 3 +Ca(OH) 2 =CaCO 3 ↓ +2NaOH
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 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 溶液 ) Na 2 CO 3 +CaCl 2 =CaCO 3 ↓ +2NaCl

3 、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像上层澄清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解释: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影响到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在检验氢氧化钠前必须把碳酸钠除去。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酸,因为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 不能用碱,因为碱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干扰原来氢氧化钠的检验。

4 、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至刚好无沉淀生成为止,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Na 2 CO 3 +Ca(OH) 2 =CaCO 3 ↓ +2NaOH
除杂方法:除杂时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如果除去阴离子,所选择试剂的阴离子 与主题物质一致。

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变质:
(1)变质的原因
氧化钙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aO+H 2 O===Ca(OH) 2 , 氢氧化钙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2)检验变质后物质存在的方法:

氧化钙:
取少量变质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水充分溶解,用手摸烧杯外壁有灼热感。

氢氧化钙:
(1)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2)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碳酸钙:取少量变质后固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CaCO3 +2HCl===CaCl2 +H2O+CO2 ↑
【特殊强调】:有氧化钙存在的情况下,初中阶段检验不出氢氧化钙的存在。因为氧化钙溶于水后会生成氢氧化钙,会干扰原来氢氧化钙的检验。

其它常见物质变质的知识小结:
NaOH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检验: 取样滴加稀 HCl,若有气泡产生,则已经变质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
消石灰 [Ca(OH)2] 放在空气中变质: Ca(OH) 2 +CO 2 ====CaCO 3 ↓ +H 2 O
检验: 取样滴加稀 HCl,若有气泡产生,则已经变质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
生石灰 (CaO) 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CaO+H 2 O===Ca(OH) 2
检验: 取样用试管加热,若试管内壁有小水珠产生,则已变质 [Ca(OH) 2 = 加热 =CaO+H 2 O]
铁生锈:4Fe+3O 2 ===2Fe2O3
检验:观察颜色 , 若有红色粉末在表面, 则已变质
铜生锈:2Cu+O 2 +CO 2 +H 2 O===Cu 2 (OH) 2 CO 3
检验:观察颜色 , 若有绿色粉末在表面,则已变质。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A.铁生锈后质量变大,是因...”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