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化学

首页
  • 实验题
    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
    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下图)

    (1)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I)、(IV)中的小花变红。
    (2)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________(填“A”或“B”或“C”)获得结论。
    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 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 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
    (4)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如下表所示)

    (5)我能写出实验三中方案2所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我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
    本题信息:2007年湖北省中考真题化学实验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敬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 主要考查您对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验证分子特点的实验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 验证分子特点的实验
探究二氧化碳的三个性质实验:

1.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性质探究实验:

1.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装置:
(2)现象: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结论: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
(1)装置:
(2)现象:1和4实验中的白花变红,2和3白花不变色
(3)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或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装置:
(2)现象:塑料瓶变瘪
(3)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验证分子特点的实验:

通过对分子特点的探究,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微观世界里分子构成物质的特点。


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在盛有约4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加
如5一6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
观察现象
取步骤I得到的溶液,置于
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浓
氨水,观察现象
将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倒入
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
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 浓
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A,C两个小烧杯,烧杯B 置于大烧杯外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烧杯A中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烧杯B中无变化
实验解释 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氛分子,氨分了进人烧杯A中,使溶液变成红色.而烧杯B中没有氨分子进入

探究分子间有间隙的实验:

实验原理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且分子总是做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将水和酒精充满容量瓶,混合均匀后,若液面发生下降,则可验证分子间存在间隙。
实验用品 100ml 容量瓶 1 只、 100ml 烧杯 2 只、餐纸、保鲜膜、棉线一根、无水酒精、 纯净水、品红溶液。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方案一 (1) 打开容量瓶,用小烧杯移取 70ml 已滴加了品红溶液的水于容量瓶中。
(2) 用小烧杯移取酒精于容量瓶中直至容量瓶满。
(3) 塞上容量瓶塞,有液体溢出,用餐纸擦干。倒置容量瓶几次,使液体充分混 合,观察液面下降情况。
液面下降 1.5cm 左右,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优点:
(1) 酒精用量少,该实验只需耗费 30ml 左右的酒精
(2) 滴入品红溶液的水呈红色,可明显观察到在容量瓶倒置前,容量瓶中液体分 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而倒置后溶液呈均匀红色。
(3) 倒置前容量瓶充满液体,排除了会有部分液体残留在容量瓶上导致的误差。
(4) 实验现象明显,混合后液面下降 1.5cm 左右
(5) 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用品少
缺点:将充满的容量瓶塞上容量瓶塞会有液体溢出,这个操作不规范。
实验方案二 (1) 打开容量瓶,用小烧杯移取 70ml 已滴加了品红溶液的水于容量瓶中。
(2) 用小烧杯移取酒精于容量瓶中直至容量瓶满。
(3) 用保鲜膜迅速包裹容量瓶,然后将保鲜膜用细线捆紧。用手掌压住容量瓶口, 倒置容量瓶几次,使液体充分混合,观察液面下降情况。
液面下降 1cm 左右,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用无水硫酸铜检验容量瓶外壁, 并无液体溢出。 优点:
(1) 酒精用量少,该实验只需耗费 30ml 左右的酒精
(2) 滴入品红溶液的水呈红色,可明显观察到在容量瓶倒置前,容量瓶中液体分 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而倒置后溶液呈均匀红色。
(3) 倒置前容量瓶充满液体,排除了会有部分液体残留在容量瓶上导致的误差。
(4) 实验现象明显,混合后液面下降 1cm 左右
(5) 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用品少
(6) 方案二很好的解决了方案一的缺陷,且实验效果好。

发现相似题
与“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