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其中多数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地区。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已占据主要地位……西汉时期,应用铁器的地域更为辽阔,器类、数量显著增加,质量又有提高。东汉时期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   
    材料二 《管子·轻重乙》日:“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缛、一椎、一钰,然后成为农……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针、一稣,然后成为女。”
    材料三 《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1)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的冶铁技术。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冶铁业与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本题信息:2012年专项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苑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其中多数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地区。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 主要考查您对

铁犁牛耕,曲辕犁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青铜器、瓷器、丝织业)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铁犁牛耕,曲辕犁
  •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青铜器、瓷器、丝织业)

铁犁牛耕:

时期 工具名称 特点
战国 铁犁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构造比较简单
西汉 耦犁 二牛三人、一牛二人
耧车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隋唐 曲辕犁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铁犁牛耕的演变: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2、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
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铁农具和牛耕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单位生产和个体经营的特色的小农阶层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井田制中“千耦其耕”的奴隶集体耕种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

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作用:

1、经济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政治上:使得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状况:


我国最早使用铁农具的记载:

我国铁农具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现一批铁农具。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战国之际,又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用来制造韧性铸铁农具,从而使铁农具得以广泛使用,这项发明比西方早2000多年。


官营含义:

是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


官营手工业经营特点:

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世代为官府劳作;
其生产范围广泛,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
古代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由于官营手工业缺乏竞争,产品质量低,生产效率低,弊端丛生。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互为补充;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4)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5)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
(6)手工业生产布局虽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


手工业三种形态比较:

经营形态 生产经营模式 产品及流向 流通方式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一种副业 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剩余产品投放市场
官营手工业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主要生产武器和贵族消费的日用品

少量投放市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投放市场

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1)产生:西周时期
(2)特点:
①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
②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③明代以前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3)优势:
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精细分工与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有利于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4)不足:
不计成本,不入市场,供官府和贵族消费,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劳动,超经济剥削手段,激化矛盾。

官营手工业发展演变过程:

从西周到前朝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1、冶铜业: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小件青铜器。
②夏朝:能铸造比较讲究的青铜器。
③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繁荣种类、数量增加,作坊规模大。
④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造型灵便轻巧;青铜防锈蚀技术先进。
2、冶铁业:
①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②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能制造钢剑。
③汉朝:开始用煤做燃料。
④南宋:用焦炭冶铁。
3、炼钢业:
①春秋时期:发明冶炼钢的技术。
②两汉时期:炒钢技术。
③南北朝时期:灌钢法。
4、丝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已出现丝织业。
西周:出现平纹织物、斜纹提花织物。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有“丝国”之称。
战国时期:丝织品种多、产量大。
唐代:缂丝技术。
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兴盛;使用花楼机;产品种类繁多
5、瓷器:
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瓷(彩陶、黑陶、白陶)。
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瓷器的生产技术成熟,出现青瓷和白瓷。
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瓷器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一批明窑。
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清: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