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温变化有明显特点,请你归纳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四城市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显示我国_________。(填字母)
    A.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减
    B.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增
    C.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D.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3)据图归纳广州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中信息,指出哈尔滨所在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多发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气温变化有明显特点,请你归纳出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

中国的气象灾害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
  • 中国的气象灾害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类型

分布规律

基本特征

主要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两侧低气压控制地区

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内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温两季

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东北信风带内大陆的南部和东南部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

终年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

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达到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极地气候

南北两极地区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

 

 

 

 

 

 

 

 

 

 


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1、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
a、赤道低气压控制;
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
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
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
2、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3、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
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
b、东侧暖流通过;
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
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
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4、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超过热带草原气候。
5、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热带过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
6、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因为日本是岛国。朝鲜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


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比较:

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气温:全年各月均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不同点:降水量多少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介于1500-2000mm之间,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年降水量介于750-1000mm之间。雨季集中程度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渐变现象。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不同点:最冷月均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雨季长短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相似点:四季分明,夏凉冬暖。
不同点:最冷月均温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降水季节分配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一步:
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
7月温度高则为北半球
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第二步:
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
以“温”定“带”——根据提供的气温资料,确定气候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最冷月气温 >15℃ 0℃~15℃ <0℃ 最热月<5℃
季节变化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冬寒夏热 终年严寒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极地气候

 
第三步:
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再根据降水资料,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主要从季节变化和年降水量两个方面讨论。

热带气候 最冷月>15℃
全年多雨,>2000mm 热带雨林
干湿季明显,700-1000mm 热带草原
雨旱两季,>1500mm 热带季风
全年很少,<250mm 热带沙漠
亚热带 最冷月>0℃
冬雨型,300-1000mm 地中海
雨热同期,800-1500mm 亚热带季风
全年湿润,700-1000mm 温带海洋性
温带 最冷月<0℃
雨热同期,500-1000mm 温带季风
全年降水少,250mm左右 温带大陆性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导致全球气温波动上升的原因: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就自然因素而言,包括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等,这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为因素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结果,包括两方面:一是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是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中国的气象灾害——寒潮:

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发生日期 9月至次年5月,高峰期:3-4月和10-11月
路径 偏西路径、偏北路径、东北路径
天气特征 北方:大风、降温、雨雪、箱冻、暴风雨,有时还带来沙尘暴南方:降温、冻害、雨雪
影响地区 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其中:东北(次数)最多、华北次之、西北、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危害 强烈降溢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防御措施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渊和预报,采取防寒措施

 


寒潮的“功”与“过”:

寒潮产生时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所示:

预防措施:

气象部门: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个人:做好防寒准备。

其他气象灾害: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其中气象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危害比较严重,除寒潮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

灾害 成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危害 防御措施
台风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给沿海地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③建沿海防护林
暴雨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和我国东部地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 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影响交通;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①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进行监测
②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③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防洪
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①改变农业结构
②种植耐旱作物 ③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④营造防护林

寒潮的产生原理:


发现相似题
与“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