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本题信息:2011年期末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文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②前...” 主要考查您对

宋明理学

文艺复兴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宋明理学
  • 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

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1、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
①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②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2、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①代表人物:
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即北宋五子;
南宋:朱熹、陆九渊;
明代:王阳明。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②主要派别:
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
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六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
③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
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宋明理学的特点:

1、首先是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例如“太极”、“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其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
3、再次是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理学的产生:

1、历史条件:
学术界的权威看法是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中的观点。他们认为:“在封建社会后期,地主阶级势力的递嬗,庶族地主取代身份性地主的统治地位;
农民战争对财富平均的新要求;
民族矛盾的尖锐;
这些构成了宋明理学所由产生的政治条件。经学笺注的没落;佛学与道教思想的渗透;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些构成了宋明理学所由产生的学术思想条件。宋明理学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这些历史条件下孕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统治思想。
还有学者认为,理学的产生与上述政治、学术思想无关或关系不大,主要原因应是北宋建国八十年后,在政治上,皇帝绝对集权或专制,对外屈膝苟安,兵变与农民起义频繁,上层统治者极度荒淫,“三冗”问题严重等;在思想上,大力宣扬文治,学术上主张儒、释、道合流,思想禁锢等。
2、理解宋明理学:
“理学”一词,是指当时学者们从道统观念出发所说的符合先秦儒学精神的正统儒学。程颢“自家体贴出”了“‘天理’二字”,这就将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表达成“天人一理”的形式了,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也就被“理”代替了,宋明理学也就由此得名。
宋明理学所谓的“天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所谓万物只是一个天理。朱熹更把天理视同三纲五常,升格为人性的最高境界,由此推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论断。王阳明的心学则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将良知视为天理。

宋代理学的发展:

宋代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理学的产生,适应了赵宋王朝重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理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理学的开创、奠基和集大成三个阶段。
①理学开创于北宋初期,当时名儒孙复等人有感于五代君臣父子伦纪的破坏,大力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宣扬儒家道统说。在治经过程中,不重章句训诂,而以阐释义理为主,这些都对后来理学的形成发生重大影响。宋仁宗庆历年间,周敦颐在他的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中,已经开始使用“理”这一概念,只是尚未置于哲学最高范畴加以阐述。周敦颐以极其简洁、抽象的语言,论述了宇宙生成和万物化生的问题,提出了一切本于“太极”的观点。
②宋神宗熙宁前后为理学的奠基阶段,张载和二程(程颢、程颐)被视为奠基人。张载以“气”为万物的本体,二程以“理”为万物的本体,并对“气”和“理”这对重要的范畴各自作了论述。二程把“理”作为万物的本体,认为“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只是一个理”。张载和二程提出的命题,成为宋明理学的命题,从而将董仲舒的天人之学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
③南宋时期为理学的集大成阶段。朱熹以儒家伦理学为核心,糅合佛教及诸子之说,建立了一个博大繁杂的逻辑体系。与朱熹同时期,在理学内部还产生了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陆九渊提出了“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他以“发明本心”为宗旨,奠定了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基础。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其思想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罗马教廷的权威统治。它既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运动。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实际上是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其实就是鼓吹思想的自由,也表达了对人的尊重。宗教改革使千千万万的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十四五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以解放人们的思想,在文艺复兴影响下的宗教改革也表达了人文主义的诉求,冲击了罗马神权的统治。批判神权、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的人文主义倾向。前者主要在知识阶层,而后者则激发了普通民众。


文艺复兴的实质:

欧洲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绝非偶然。一是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此,新兴资产阶级一方面不再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另一方面又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因此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从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而当时的意大利人既能接触到丰富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又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这为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文化资源。此外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城邦聚集了众多的博学之才,有一批对宗教专制不满的知识分子,这为满足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提供了人力资源。那些先进知识分子阐释古典文化的人性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自由和物质享受,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这一切正好顺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符合他们的利益,结果是形成了对中世纪以来的宗教神学的有力冲击。从文艺复兴的兴起原因和思想倾向来看,文艺复兴的实质应当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概况:

1、背景:
前提: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
物质:意大利经济的萦荣
人才:汇聚众多人才
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2、含义和实质: 
①含义: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②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等级观念→自由平等; 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4、主要成就: 
①文学领域: “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      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②艺术领域:“美术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画圣)。
5、扩展:
欧洲其他国家的发展。
6、意义:
①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颂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的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文学艺术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自然科学也因为思想解放和对实践的关注而走向近代科学。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薄伽丘:

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作家。佛罗伦萨一个商人的私生子,少年时代曾在那不勒斯习商,后又改读教会法典。在逗留那不勒斯的这段时期,由于有机会参加宫廷的一些社交活动,结识了一些学者,扩大了在文化领域中的视野,并开始模仿当时盛行的雕琢堆砌的文体,自习写诗,1340年左右,回到了斗争激烈的佛罗伦萨,投身政治活动。薄伽丘拥护共和政权,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曾在佛罗伦萨共和政体中担任掌管财政的职务,先后七次代表共和政权出使意大利各城邦及法国等地。1350年结识了彼特拉克,建立了亲密的友谊。著有传奇、史诗、叙事诗、十四行诗、小说等。早期作品大多赞美青年时代的情人“菲娅美达”。《菲洛哥罗》(1336—1338)是第一部散文体长篇小说,用托斯卡诺方言写成,叙述一对不同宗教信仰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牧歌《亚梅托的仙女》采用神话题材,歌颂纯洁的爱情,具有隐喻诗的特点。书函体小说《菲娅美达的哀歌》,摆脱了古典和神话题材的套子,开始描写现实生活,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种种感受作了较细腻的刻画,被认为是欧洲文学中第一次出现的“心理小说”。薄伽丘最优秀的代表作是用佛罗伦萨方言写成的故事集《十日谈》。他最后一部文学作品《大鸦》与以前的创作思想形成了对照,表现了作者后期思想的动摇。晚年,潜心钻研古典文学,主持但丁《神曲》讲座。著有《但丁传》《异教诸神学谱系》等作品,其文艺理论为文艺复兴时期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丁: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早年他从师于当时著名学者勃鲁内托·拉蒂尼(1220—1295),学习拉丁文、修辞学和古典文学作品。青年时代是在博览群书中度过的,除拉丁文、修辞学外,对诗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都作过研究,从而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为他日后的从政活动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02年,但丁被代表罗马教廷的反动势力放逐,流落意大利各地,最后客死拉韦纳。其最早的作品是抒情诗集《新生》,用以悼念他所钟情而又早逝的女友贝雅特丽齐。《论俗语》一文,他主张用民族语言写作(中世纪西欧各国习用拉丁文),推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论君主政体》一文,主张政教分离,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君主国。《神曲》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很多,广泛地反映了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矛盾,大胆地谴责了教皇和教士的贪婪专横,表露了人文主义思想。

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人文主义者,生于佛罗伦萨共和国。早年的动荡生活、但丁的影响,以及当地文化的熏陶,对彼特拉克未来的成长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尤其喜欢古典作品。1316年起,他先后在法国和意大利学习法律。1326年成为天主教教士。1332年至1333年游历欧洲各地,广泛搜集古代希腊、罗马的著作,是当时最早搜集、研究古典著作的学者,开创了研究古典文化的新风,并从中发现了一种不以神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首先提出“人学”同“神学”的对立,所以他被称为“第一个人文主义者”或“人文主义之父”。1374年,罗马市民起义反对贵族的暴虐统治,他虽已70高龄,仍写信支持。彼特拉克的生活有一个时期是放荡的,他的思想和活动也都充满了个人主义色彩。这些都是早期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的特征。但是,他在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中所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不会消逝的。


发现相似题
与“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