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自由主义(liberalism) 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更广泛的,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 主要考查您对光荣革命
议会权力的确立(《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独立战争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人权宣言》的发表
美国的政治体制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说明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光荣革命意义:
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君主立宪制含义:
在1688年“光荣革命,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被邀请承袭英国王位。1689年,威廉接受由议会拟定的《权利法案》,正式登基。(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这样,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议会不但掌握了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议会权力口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土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背景:
①英国悠久的宪政传统
②“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目的: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旨在限制国王权利。
内容: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影响:
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标志:
君主立宪制含义:
君主立宪初是资本上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分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第二帝国)。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守法律。
实行原因:
根本原因:17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英冈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形成并壮大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工朝国王詹姆上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厉行专制,阻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们要求限制王权
君主立宪制特点: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议会是权力中心);
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
内阁对议会负责;
随着议会改革的推进,选举权不断扩大。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前提: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传统:议会、自由大宪章和宗教改革;
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影响;
正式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完善: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
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和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力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作用:
①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②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了专制独裁统治
③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
④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组成:
美国独立战争含义:
指1775~1783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3、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民主和民族意识日趋增强。
4、导火线:1773年12月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北美独立战争的进程:
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战争的开始。
1775年5月: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大陆会议成为战争的领导机构)
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战争的转折。
1781年10月:萨拉托加大捷—战争的转折。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获得真正独立。
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1、美国军民的顽强抗战。
2、华盛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3、是正义的战争,得到法国等国际进步人士的帮助和支援。
北美独立战争性质和历史意义:
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又是资产阶级革命(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历史意义:
国内:
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②完成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
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英国的压制、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1763年,英国以财政亏空1.4亿英镑的代价打赢了七年战争。英国统治集团处心积虑要把战费支出转嫁到北美殖民地人民头上,同时企图通过高压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迅速激化。
1763年10月,英国颁布英王敕令,禁止殖民地人民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移民。这是为了限制殖民地的扩大,以利于英国的控制和征税。
1764年,英国颁布“食糖条例”,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高税并严格管理糖和糖浆的贸易。同年英国还颁布“通货条例”,禁止北美殖民地发行纸币和用贬值的殖民地纸币偿还宗主国债权人的债务。
为镇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保证关税收入,英国在北美殖民地驻扎了正规军1万人。而为了转嫁驻军开支,1765年英国又颁布了“印花税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的一切新闻报纸、小册子、执照、商业文件和合法文书,甚至毕业文凭,都必须加贴印花,也就是都必须付税,违者受罚。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印花税的高潮,是殖民地人民抗英斗争的转折点。“自由之子”“通讯委员会”等反英群众组织先后在各地出现。人们抵制印花税的征收,捣毁税局,焚烧印花税券,将英国税吏游街示众。英国政府被迫废除了印花税条例。 从1766年起,英国又多次颁布了唐森条例(唐森是当时英国的财政大臣),规定征收自英国输入殖民地货物的入口税;规定英国关税税吏有权闯入殖民地任何民房、堆栈、店铺,搜查违禁品及漏税的走私货物;解散纽约和马萨诸塞的议会,因为它们敢于反抗英国;等等。波士顿商人领导了全殖民地的抵制英货运动,1768年至1769年,英国输入殖民地北部的贸易总额由136.3万英镑,降至50.4万英镑。英国政府不得不废除了唐森条例。
促使第二届大陆会议宣布独立的主要原因:
1、英国坚持武力镇压政策,调3万兵力到北美,宣布大陆会议所有成员均为叛国者。这从根本上打消了北美人民的和解幻想,使他们不得不从独立中寻找出路,也迫使出席大陆会议的保守派分子必须采取新的立场。
2、潘恩《常识》的出版,在动员殖民地人民同英国实行彻底决裂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3、华盛顿坚持包围并攻克了波士顿,增强了北美人民争取独立战争胜利的信心。
4、在各界人民的推动下,到1776年上半年北美已具备了独立的条件。各殖民地都成立了革命议会,在它下面设置安全委员会作为执行机构。王家政府纷纷瓦解。大陆会议在实际上也扮演了中央政府的角色,附设了类似财政部、外交部、商业部和海军部的机构。
5、争取外援的需要。大陆会议派赛拉斯·迪恩去法国谋求援助。法国表示只有北美断然宣布独立,才能援助它,并与之结成联盟。因此,宣布独立有助于取得法国的援助。
《独立宣言》阐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
1、关于平等的理论。平等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政治平等,每个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都有权利直接或间接参加国家管理。二是经济上的平等。
2、自然权利说。即人一生下来应该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不是创世主或权威的恩赐,而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因此是不可剥夺或割让的。这一学说提高了人民的地位,承认了个人的尊严,从理论上摧毁了专制主义存在的基础。宣言发展了洛克自然权利学说,用“追求幸福”代替“财产权利”作为人们的自然权利。它打破了否定现世生活而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或天堂的宗教观念,指出人活着不是为了受苦,而是为了追求幸福,而促进人民的幸福是政府的重要目的。
3、人民主权学说。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政府是服从人民意志的,是为了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的。
4、人民革命权利的理论。宣言以自然权利论和人民主权论为基础,指出:既然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目的是保障人民的自然权利,一旦政府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侵犯人民权利,并成为祸国殃民的压迫者且不可救药时,人民就有权举行革命或起义推翻它,不管这个政府是封建专制的,或曾经是民主的。
然而,它所阐明的自由平等原则,只停留在字面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它只能成为资产阶级的护身符。
法国武装援助北美:
北美进行独立战争,需要得到外援,首先争取的对象是法国。1776年3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于1775年5月)派遣杜安到法国去,9月,又派富兰克林出使法国,请求援助。当时法国和英国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在18世纪前期和中期两国所进行的殖民地掠夺战争中,英国几乎把法国的势力完全逐出北美,从法国手里夺取了加拿大。但是法王路易十六害怕援助北美会刺激本国的革命运动;同时,独立战争初期,美军失利,所以法国对美国的政策踌躇不定,只秘密地输送一些军火供给北美。1777年10月,英军在萨拉托加大败投降,战争情势发生变化,同时法国又恐怕英国胜利之后,将使法国丧失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于是在1778年2月同美国订立美法同盟条约,正式参战。
法国波旁王朝:
通常指波旁家族在法国建立的王朝(1589~1792年,1814~1830年),因其祖先爱马主教的封地在波旁堡而得名。1589年,波旁王朝开始统治法国,国王为亨利四世,继任者先后有路易十三、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国王路易十六于1792年被推翻,法国废除君主制。1814年拿破仑一世的统治垮台,反法联军进入巴黎,决定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复辟(路易十六之弟,路易十六之子路易十七已死)。1824年路易十八死,由其弟查理十世继位。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波旁复辟王朝告终。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法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共和国。1792年9月22日,由国民公会通过法案,废除王权,建立法兰西共和国。历经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党的督政府、拿破仑为首的执政府等阶段。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为第一帝国取代。
雅各宾派:
法国大革命时期参加雅各宾俱乐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政治团体。1789年常在雅各宾修道院集会,故名。
派别 | 时间 | 代表阶层 | 权力机构 | 措施 |
君主立宪派 | 1789.7—1792.8 | 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 | 制宪议会 立法议会 | “八月法令” ; 《人权宣言》; 1791年宪法 |
吉伦特派 | 1792.8—1793.6 | 工商业大资产阶级 | 立法议会 国民公会 | 实行普选制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取得瓦尔密大捷 |
雅各宾派 | 1793.6—1794.7 | 中小资产阶级 | 国民公会 | 结束封建制度;实行恐怖政策;全国动员法令 |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是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18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很大发展,尤其是采矿业、冶金业出现了拥有4000多人的大规模的企业,且具有近代工业性质。发达程度居欧洲大陆首位。对外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但封建统治却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广大农村依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全国关卡林立,政府对工商业不断提高税收。生产关系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已不适应经济基础。要求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的革命就成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尖锐的阶级对立使封建统治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革命前的法国,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全国居民被划分为三个等级,僧侣为第一等级,贵族为第二等级,在这两个等级之外的统称为第三等级。前两个等级是掌握统治权的特权等级,他们占有全国2/3的土地,但不承担任何纳税义务。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无权,在经济上承担着国家的全部赋税。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尤其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分享政治权力。这种尖锐对立的阶级关系,使革命具有随时爆发的可能。
3、封建王朝的财政危机,为法国大革命的成功和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创造了条件。
18世纪的法国,由于统治者的挥霍无度,由于对外战争的耗费(1774-1789年,援助美国反英),使法国财政赤字猛增,到1789年国债已达45亿锂,年付出利息已同全年财政收入相近,法国财政濒临破产境地。财政危机极大地削弱了专制统治的力量,并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4、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充分准备。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也具有一定影响。
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法国社会的改造:
1、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对法国社会的改造:
大革命爆发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在人民的支持下掌握了政权。君主立宪派通过制宪会议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和措施,从政治、经济和法律上对法国旧制度进行了改造。其具体表现是:
①在政治上,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
②在经济上,没收教会和逃亡贵族的财产,取消关卡,规定一切公民和财产都应纳税。使大批属于封建贵族和教会的土地,都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③在法律上,发布《人权宣言》,把启蒙思想家主张的"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天赋人权"等观念,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作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从而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摧毁了君主专制制度;1791年颁布了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从而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为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君主立宪派当权期间,通过立法手段,从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三个方面,对法国社会进行了初步改造,基本上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预定目标。从这个意义说,君主立宪派对大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统治期间国内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国外有普奥军队的武装干涉,且因王党势力出卖情报,导致战场上失利,致使法国和法国革命处在危急之中。人民对其统治不满而再度起义,君主立宪派的统治结束。
2、吉伦特派统治时期对法国社会的进一步改造。
巴黎人民的第二次起义把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推上了历史舞台。吉伦特派当权期间,进一步摧毁封建制度的残余,改造法国社会。具体表现在:
①实行普选制,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取消了按财产享有公民权的规定。
②召开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的决议。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了路易十六。
③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吉伦特派在废除君主制、创建法兰西共和国、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农民的封建义务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使法国大革命大大前进了一步。但吉伦特派在共和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不能暂时限制和牺牲自身的利益,其统治被巴黎人民的第三次起义所推翻。
3、雅各宾派统治时期的革命措施和作用
巴黎人民的第三次起义把雅各宾派推上了历史舞台。由于当时法国内外形势的紧急,雅各宾派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革命的措施:
①颁布法令,彻底摧毁封建制度。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十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地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从社会改造的角度看,这一举措使资产阶级对法国社会的改造达到了彻底的程度;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举措造成了此后法国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不利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从当时的形势看,这一举措对于争取农民阶级的支持,扭转当时法国所面临的严峻局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颁布全面限价法令,遏制商人囤积居奇和哄抬物价的投机行为,使经济上的混乱局面得到一定克服。这是一种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作法,是应对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③通过关于惩治嫌疑犯的法令,坚决镇压各地王党势力的叛乱,使社会秩序得以稳定,但这一应对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是违反法制的。
④发布总动员令,宣布祖国处于危急状态,征集大量青年入伍,从而打退了外国干涉军,使共和国的危机得以解除。
雅各宾派在危急关头掌权,采取一系列革命措施,扭转了局势,化解了危机,挽救了革命,其功不可没。但雅各宾派在危机消失后,未能及时终止恐怖政策的实施,违背了历史的发展潮流,这是导致热月政变,雅各宾派统治垮台的根本原因。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1、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规模)
2、人民群众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群众)
3、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摧毁、动摇)
4、具有世界意义.为各国树立榜样(世界)
拿破仑统治法国:
1、对内政策
背景:
督政府的统治导致法国革命成果危在旦夕。
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②经济上:改革财政,建立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发展。
③法律上:重视法制建设,注重依法治国。公布《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④文教上:重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
2、对外政策:不断的对外战争。
早期战争:拿破仑帝国与反法联盟的多次战争
后期战争:拿破仑力图建立一个欧洲大陆体系,扩大战争,进攻西班牙、俄国等国。
认识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
拿破仑发动的一系列对外战争多次打垮欧洲反法同盟,客观上起到了保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防止波旁王朝复辟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封建君主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动摇了这些同家的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具有进步的一面。但法国对外战争也有与英俄争霸和侵略奴役欧洲各国人民的一面,特别是随着法国日渐强盛,欧洲列强对法国的威胁日益减小,其战争的侵略性和争霸性就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拿破仑帝国覆亡的原因:
1、由于欧洲人民的民族意识(民族主义)的觉醒,和长年战争使国内矛盾激化。
2、由于拿破仑雄心变野心,他对权利和荣誉的无限欲望。
3、由于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势力。
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789.7.14-1792.8):
三级会议:
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始于1300年腓力四世时。参加者有教士、贵族、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通常是国家遇到困难时召开,故不定期。会议期间三个等级各自讨论议案,只有在拟定对国王的回答时才举行联席会议,三个等级各有一票表决权。路易十六时,财政危机严重,到1789年国债已达45亿锂(法国货币单位),年付利3亿锂以上,而国库年收入仅3.2亿多锂,举债无门。在新任财政总监内克敦促下,被迫于1789年5月举行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并同意给予第三等级以相当于两个等级的名额(第一、二等级各300人,第三等级600人)。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开幕。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取消等级区分,提出按人数表决,三个等级一起集会等建议,在遭到拒绝后,6月17日,宣布单独组成国民会议。经过斗争,又于7月9日改组为制宪会议。国王于7月11日罢免内克,并密调军队准备镇压第三等级的反抗。7月14日,巴黎人民爆发武装起义。三级会议的召开,遂成为革命的导火线,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第三等级在三级会议上的斗争:
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按传统方式,三个等级分别开会,表决时每个等级只有一票,这样,虽然第三等级的代表人数是第一、第二等级每个等级人数的两倍,但也无济于事。国王和特权等级只要求解决财政问题,而不提改革,于是,第三等级的代表同他们发生了冲突。6月17日,第三等级自行组织国民议会。6月20日,国王派人封闭会场。国民议会的代表们在一个网球场集会,并宣誓:不制定出一部王国宪法并使宪法得以实施,议会绝不解散。这就是著名的网球场宣誓。至此,法国资产阶级形成了反封建的纲领,他们要将法国改造成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推行各种合理的改革。6月23日,国王召开“御前会议”,明确要维持现状,国民议会的代表抗命留在会场中继续开自己的会,一些自由派贵族也参加进来,重申了网球场誓言。6月24日,大部分教士代表也加入了国民议会,接着一些贵族代表也加入进来。路易十六只好在27日让全体特权等级代表都加入国民议会。7月9日,国民议会正式改称为制宪议会。
巴黎人民进军凡尔赛:
1789年8月27日,制宪议会通过的《人权宣言》没有得到路易十六的赞同,同时路易十六还拒不接受议会作出的关于取消封建权利的一些决议。当时,巴黎物价上涨,面包十分缺乏,社会动荡,人心浮动。1789年10月5日,一群巴黎妇女由于缺乏面包,组成了队伍,涌向国王路易十六居住的凡尔赛。一路上,她们高喊着“到凡尔赛去”的口号,一路上,不断由妇女加入,也有男子参加进来,人数越来越多,渐渐地队伍变得浩浩荡荡。到达凡尔赛以后,她们冲进制宪议会的会场,第二天早晨又冲进王宫。迫于群众的声势,路易十六只好携带家小返回巴黎。两天后,制宪议会也迁到巴黎。
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义:
法国出现的情形引起了欧洲封建君主们的不安,1791年8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封建君主扬言,法国如果不恢复王权,解散议会,欧洲各国的君主都将出面保障法国的君主体制。同时,法国的逃亡贵族们也活动频繁,他们在德意志和比利时等地聚集起来,招募军队,准备反攻。这时,俄国、瑞典、西班牙和撒丁等国的封建君主们都表示支持这些旧贵族。面对国内严峻的形势,法国立法议会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一部分议员主张对反对法国革命的欧洲君主开战,他们认为,这些君主国既对法国革命的既得成果是一个严重威胁,同时也是造成恐慌不安、破坏商业流通的祸害;通过战争打击这些暴君,可以迫使各国承认法国革命,同时为商业流通打开渠道。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鉴于法国在军事上准备不足和军队中原贵族军官较多,不宜急于开战。此时,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则希望外国能干涉法国革命,他们写信给普鲁士、奥地利、俄国、西班牙和瑞典等国的君主们,呼吁他们干涉法国革命。1792年春天,路易十六任命了主战派组阁。不久,法国对奥地利和普鲁士宣战。战争开始后,贵族军官很多投敌或向敌人通风报信,法军屡遭败绩。7月,欧洲反法军队侵入法国境内,法国革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立法会议通过决议,宣布“祖国在危急中”,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保卫祖国。法国人民群情激昂,几天内,巴黎就有一万五千多人应征入伍,各地纷纷组织义勇军,会聚巴黎。马赛人民组织起一支516人的义勇军,高唱《莱茵区军歌》向巴黎挺进,这支歌后来以《马赛曲》而闻名,成为法国国歌。8月初,有消息说,普奥联军司令发表了恐吓性宣言,他说:如果法国国王、王后和整个王室受侵犯,将对巴黎进行“军事惩罚并全部毁灭,处死暴徒以惩其罪行”。巴黎人民非常愤怒,更坚定了推翻封建王朝的决心。广大人民组织起来开始对王室进行监视。由于立法会议没有作出推翻王室的决定,8月9日晚,巴黎圣安东郊区的人民首先开始起义。次日晨,巴黎48个区中的28个区的代表来到市政厅集会,以多数区的名义宣布废除旧的市政府,建立新的巴黎公社(公社是法国传统的一种城市自治权力机构,巴黎公社即是巴黎的市政府;自中世纪以来,法国取得自治权的城镇就称为“公社”),任命了新的国民自卫军司令。国民自卫军很快打败了由瑞士雇佣兵组成的王宫卫队,占领王宫。路易十六如一只丧家之犬,跑到议会请求保护。慑于武装群众的压力,立法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国王暂时停职,召开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这样,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制度结束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雾月政变:
1798~1799年,英国和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们组织了第二次反法同盟,法军虽然在意大利打败了加入反法同盟的一些意大利小邦国,但是,却在其他地区遭到了俄奥联军的沉重打击,法军败退到莱茵河左岸。同时有四万多名俄英军队在荷兰登陆,法国本土又面临着遭入侵的危险。于是,督政府不得不实行了一些紧急措施,起用了以前雅各宾派的一些成员,并进行大规模的征兵,为了解决军事费用,还向富人发行强制公债,并对流亡贵族和反革命分子的家属实行人质法。人们看到了督政府的无能,同时也深恐雅各宾时期的恐怖重来,一时间,法国各地人心惶惶,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此时,旺代郡又发生了保王党的叛乱,法国形势真是雪上加霜。资产阶级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督政府也想依靠军队来克服眼前的危机。督政府原来选中了茹贝尔将军,但不巧茹贝尔在8月15日阵亡了。这就给拿破仑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此时,拿破仑正带兵远征埃及,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关注法国国内的动态。他的弟弟吕西安·波拿巴一直在向他通报巴黎的消息。他在获悉巴黎的情况后,立即离开在埃及的法国军队,渡过地中海,于10月9日在法国登陆,18日即赶到巴黎。拿破仑显赫的战功使他立即成为在困境中的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拉拢对象。拿破仑同老奸巨猾的督政官西哀士勾结起来,密谋夺权。11月9日和10日,即共和历雾月18日和19日,在资产阶级政客和一些军官的支持下,拿破仑发动了政变。他首先得到了巴黎军队总司令的职务,然后,由于他提出的修改宪法的要求被拒绝,他带兵强行驱散了议会两院。此后,拿破仑纠集一小部分屈从于他的议会代表,通过决议,把政权交给三个执政官:拿破仑、西哀士和另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罗歇—迪科。拿破仑开始掌握政权。历史上把这次政变称为雾月政变。
法兰西共和政体的确立:
1870年的法国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1年经普选选出了675名议员组成的国民议会,并承担起制定新宪法的任务。经过议会内部一系列的激烈斗争,1875年1月29日,以一票之差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法兰西共和政体的确立特点:
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议会掌握立法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
(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军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第三共和国建立;保皇派势力和资产阶级共和派势力的政治斗争日益尖锐。
(2)内容:
①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3)影响:标志着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在法国的确立,适应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但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的色彩,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4)意义: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出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a、共和派掌握实权;
b、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
c、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d、随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艰难的原因:
(1)法国是一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
(2)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发展相对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处于弱势,共和派力量不强大。
(3)法国封建势力强大。
(4)欧洲其他国家几乎都参与了对法国的武装干涉。
三权分立:
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天赋人权:
自然权利源于拉丁文jusnafural,中文习惯译为天赋人权,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自然权利源自于古希腊哲学的自然法理论。文艺复兴以来,成为西方法律与政治思想的重要议题。
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①代表作: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②思想主张:
A.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C.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①代表作:
《论法的精神》
②思想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③影响:
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
①代表作:
《社会契约论》
③思想主张:
A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
C.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伏尔泰:
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的领袖人物。他一生写出大量的著作,通过科学论文、艺术作品及小册子无情地揭露法国社会的黑暗面。他对天主教会作了大胆的攻击。在他看来天主教是“迷信的恶魔和狂狺的九头蛇”,罗马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他认为教会造成了社会的无知和黑暗,号召为科学和进步而奋斗。伏尔泰虽以反对天主教为己任,但他又没有完全摆脱神权思想的影响,仍主张信仰上帝,保留宗教。他有一句名言,即“如果没有上帝,那么也要捏造出一个来”。因为他认为宗教可以维系人心,有助于巩固社会秩序。为了批判当时法国社会,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在他看来,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他所强调的平等是人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而不是社会生活上的平等。伏尔泰也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赞成实行“开明专制”,认为“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但又希望通过“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受到了伏尔泰的影响,自称是伏尔泰的朋友和庇护者。伏尔泰在他的早期成功剧作《布鲁杜尔》《采儿》中,讽刺了封建专制,颂扬了民主制度。1734年他写了惊世之作《哲学通讯》(或称《英国通讯》),其中斥责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颂扬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这本书很快被列为禁书。1764年编辑了文章汇集《哲学辞典》一书,书中涉及的领域不仅有哲学,还有自然科学、历史等,显示了他是一个多才的思想家。他以犀利的笔锋、辛辣的语言,大胆揭露法国社会旧制度的一切弊端,并且向愚昧和无知宣战,这在当时的确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孟德斯鸠:
出身于贵族家庭,曾任波尔多法院院长。在对英国等欧洲国家进行了考察和研究了洛克学说的基础上,他得出了结论:法国应走英国的道路。1748年他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经过长达27年的辛勤劳动终于问世了。这部书中表达了批判法国旧政权的立场,又充实和发展了洛克分权的思想。他主张实行三权分立,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分开,使其分属三个不同的机构;并强调三个权力互相制约的重要性。分权学说的目的,是使国家机器内部权力均衡,互相制约。它既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又为实现资产阶级争取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提出了可行又可靠的保证,为资产阶级以法制对抗封建专制指出了道路,为资产阶级法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三权分立原则锋芒直指君主专制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进步意义。
卢梭:
祖籍法国,出生于瑞士一个钟表工人家庭。幼年的不幸生活遭遇及同下层人民的不断接触,使他成为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1762年卢梭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他提倡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民有权用暴力推翻暴君。这一主张不仅反对君主专制,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他认为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人民有能力建立起体现公共利益的法律。他明确提出了“人民主权”说,反对君权神授论。卢梭提出人人享有主权——社会中的最高权力,因而将人权学说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认为在人民主权之上,决不允许再设一个指挥者,官吏、政府、政体都要根据人民的意愿决定,从而名正言顺地阐明了革命权利说,说明了推翻法国封建专制政府、反抗压迫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在法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即将到来的大革命进行了思想动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大致奠定了他的政治学说的观点,直接论述了社会不平等的起源是出自财产的私有制,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这表现了他的小资产阶级观点。《社会契约论》是他的学说的核心。
《人权宣言》的发表:
1、颁布时间:
1789年。
2、颁布机构:制宪议会。
3、主要内容:
①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天赋人权);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担任官职和公共职务;
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④国家最高权力来自人民,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得行使国民未明确授予的权力;
4、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自由平等、法治、财产权。
5、评价:进步性
a、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性质),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
b、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
c、推动了欧美许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局限性:承认了财产的不平等,实际上只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美国的政治体制:
1、美国1787年宪法的组成:
(1)序言:阐述了联邦宪法的目的和宗旨。
(2)正文:共7条,分别对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加以说明和规定,并对其他问题进行了规定。
2、主要内容:
(1)确立代议共和制:以“主权在民”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
(2)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联邦法院。
(3)确立了联邦制:对联邦和州的权利做了规定,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
3、评价:
(1)历史意义:
①建立起总统制、联邦制、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
②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问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③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2)局限性:
①在奴隶制问题上,宪法间接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
②虽然阐明了主权在民原则,但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与“自由主义(liberalism) 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