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城戢内所在的大同盆地的土地资源有限,气候偏于寒冷,四面环山地理使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很 大的限制,更主要的是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当时的自然条件养育 150万人口已呈饱和状态。因此稍遇社会动乱或自然灾害,就无法容纳已经饱和的人口,于是就不断地出现灾民流散的现象。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

    材料二 (洛河)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地理条件优势……气候宜人……境内河渠密布,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摘自《洛阳旅游介绍》

    请回答:
    (1)请你说一说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迁都的主张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志超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平城戢内所在的大同盆地的土地资源有限,气候偏于寒冷,四面环山地理使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很 大的限制,更主要的是古代的生产力...” 主要考查您对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孝文帝迁都洛阳:
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和笼络汉族上层地主,公元494年,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

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的原因:
1、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①北魏的都城地处偏僻的平城,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②孝文帝想要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来治理和统一中原地区。③他想要迁都来获得汉族地主的认可的正统地位。④孝文帝还希望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2、平城寒冷干旱,粮食的产量有限,不能满足都城大量人口的需要,一遇到荒年,就会有迁都的议论。平城不适合作为规模较大王朝的都城。
3、正如孝文帝所言,平城是“用武之地”,北方少数民族很容易对平城造成威胁。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平城戢内所在的大同盆地的土地资源有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