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9年)罗马共和国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以马志尼为代表的民主派的弱点……以至在国内的影响日趋下降。加里波第认识到意大利的统一事业单靠民主派的力量不能完成。同时,他看到意大利国内出现了以加富尔为代表的自由派领导的改革潮流……提高了撒丁王国在意大利和整个欧洲的地位和声望,在马志尼派组织的多次起义失败之后……许多中小资产阶级也开始把统一的希望寄托在加富尔身上。
    ——引自黄尊严主编《世界近代史争鸣录》

    材料二:远征西西里前夕,加里波第写信给撒丁国王说:“我们的战斗口号是:‘统一的意大利万岁!维克多-埃曼努伊尔-意大利第一名最勇敢的战士万岁!’……如果我成功了,我将骄傲地为陛下的王冠上缀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新宝石。”
    ——引自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材料三:国王埃曼努伊尔命令加里波第不要渡过海峡进攻那不勒斯。加里波第这样答复国王的命令:“意大利目前的局势不允许我服从您的命令……如果我现在无视人民的呼唤,我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而使神圣的意大利的事业毁于一旦。所以,请允许我这一次不服从您的命令。一旦我完成了我的义务,把人民从可恨的枷锁下解放出来,我将在您的脚下放下我手中的宝剑,在我的余生中永远服从您的命令。”
    ——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册)

    材料四:(撒丁王国)任命加里波第为司令,却不拨给军饷和武器;支持他去远征西西里,却反对他进军那不勒斯;当加里波第进军那不勒斯并取得胜利后,他们又公然要他交出权力,并进行威胁……这一切加里波第是清楚的,并非被蒙在鼓里。革命派的一些人也劝过他,要他自己掌握大权。……(他)主动地将权力移交给了对方。埃曼努伊尔二世曾专门约他交谈,要委以高官,赐予豪华府邸,赠送巨额财富,为其长子、次子安排官职等等。加里波第一一婉言相拒,不受半点封赏,交出权力后飘然而去。
    ——引自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回答:
    ①材料二中反映出加里波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他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材料三、四反映出撒丁王国与加里波第的关系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以上材料和有关史实,你如何评价加里波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王亚杰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49年)罗马共和国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以马志尼为代表的民主派的弱点……以至在国内的影响日趋下降。加里波第认识到意大利的统一事业...” 主要考查您对

第二次工业革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称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机械化:
机械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运用电力或其他动力来驱动或操纵机械设备以代替手工劳动进行生产的措施或手段。利用机械设备但仍以人力或畜力推动而进行生产的,称为“半机械化”。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体力劳动的重要途径。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政治保障)
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基础)
3.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技术条件)
4.市场的扩大(市场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1、经济层面:
(1)促进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产业布局发生变化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等兴起;
(4)生产管理制度发生变化;
(5)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政治层面:
(1)资本主义制度完善,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2)工人阶级进一步壮大,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3)各大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开始对外扩张,瓜分世界殖民地;
(4)各国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
3、社会层面:
(1)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
(2)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现代化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展开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中国近代科技获得一定的成就。
福特T型汽车生产流水线: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49年)罗马共和国的失败,充分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